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6.20
折扣购买: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精)
ISBN: 9787549512546
南城普通人家的生活,亦是鱼米之乡自古而来的 活泼热闹,祖父曾作小诗: 阿婿宁州买翠茶,阿姑渡背种新瓜。 小郎无事划船去,夜藓松脂斗铁叉。 故乡四季分明。昔时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小孩子心上本无闲事,逢到节日,就真的是人间 好时节。只要是过节,无论是清明、立夏、端午,_ 还是七夕、中秋、重九,菜肴也总比平常丰盛些。这 大概是小孩爱节日更重要的原因。 南城立夏时节有个“撑夏”习俗。“撑夏撑夏, 气力加码”——这里的“撑”,南城人读第四声,方 言里就是硬塞进去的意思。到这天,大人就嬉笑着告 诉我们:“你们放开量吃,今天是‘撑夏’,过了今 天,就不许吃太饱了!”立夏之后,天气渐热,饮食 也逐步减量且趋于清淡。作为一个分界线,除了大吃 一通外,南城的立夏还有“称人”习俗。在我家,每 年这天要借一杆大秤来,由烧饭大师傅老敖和洋车夫 荣发2-X撑着,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包括我、三弟 、庆曾、绍曾等称一称体重。等夏季结束了再称一称 ,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我猜想是夏季里吃得少, 体重变化大,又容易生病,称个体重好做保健方面的 参考?女孩子可不必称,侄女韵琴就能免此手续。 端午时节,据县志记载,太平桥畔当年是有龙舟 竞赛的,场面好不热闹,可惜我未曾亲见。端午节的 碱水粽倒是印象颇深。我家习俗是早饭吃点别的东西 ,到了午时才吃粽子、熟鸡蛋和大蒜头。碱水粽据说 是用稻草烧成灰,加水,拿来置糯米内制成,包紧煮 烂后,个个模样粗壮,颜色淡黄,以红糖蘸食,妙不 可言。我和美棠小时候都食惯了这种碱水粽,来到上 海后,数十年未尝此味。直到-- 二○○三年,偶然在家附近的“杏花楼”看到有 碱水粽出售,忙买来与美棠一起品尝。但究竟觉得碱 性不足,滋味与糯性不及家乡的好。 每至中秋夜里,家里便在天井处备上方桌,围上 大红桌围,匕供香烛果品,主角当然就是月饼。南昌 的月饼薄而稍扁,一般都有饭碗口那么大,更大的也 有。饼的馅子是冰糖、红绿丝、核桃和瓜子碎末。饼 的表面撒白芝麻,其上再以黑芝麻写个“月”,若是 更大的月饼,就写“中秋月饼”四个字。硬而甜,自 有其特殊味道。 小孩子最喜的是过年。早在过年前一个月,家里 就开始忙于准备。先是买鱼买肉做成咸鱼腌肉。备菜 、洒扫以外又要给各人做新衣裳。我和弟弟都制绸面 长袍,多为深蓝色或绿色绸子,都是正色。 腊月廿三日是“奉灶”的日子。晚间,点亮香烛 ,父亲带着哥哥和我、弟弟等人向灶神菩萨行作揖礼 ,打爆竹,并将一些剪短了的稻草混合着谷子撒出去 。因为据说灶神菩萨一年到头都在厨房办公,观察我 们的所作所为,直到此时,他要骑着马到天庭去跟玉 皇大帝“述职”了。这些碎稻草和谷子是给他老人家 的马儿在路上吃的。这个仪式也很隆重,大人们在撒 稻谷的时候嘴里还要不断喊:“啊……噜噜噜噜…… ”这是在招呼马,叫它吃饱了好上路。 至于奉给灶神老人家的供品,有一样必不可少, 就是家乡的饴糖。饴糖用米制成,又甜又黏。灶神吃 了这个据说嘴就甜了,汇报工作的时候就尽说我们好 话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怕他不记得这一点,特为 在他的神像左右又贴了一副对联作为提醒,叫作: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廿四日是小年了,各家素肴祭祖。经过半个多月 来的忙碌(称为“忙年”),准备工作终于大致就绪, 可以开始享受过年的快乐。小孩子就更别提了,这样 新年快到、目前却还没有到的关键时刻,确实就是他 们过年最为快活的时刻。照例,小年这日我们小孩子 几个每人要吃一碗“索粉汆肉”。“索粉”就是线粉 ,“肉”是肉丸。线粉和肉丸放到沸水里,火候一到 立刻起锅不致其老,做法简单但是味美。这索粉汆肉 也是我对小年最要紧的记忆。 八岁以后,我们举家搬到南昌。说来得意,在南 昌的几年里,一般人家总是年三十夜里过年,可我外 婆家却是廿七日过年。据说外祖父杨仪臣在南昌是客 籍,上代是广西迁来的,故在南昌并无宗族祠堂。而 外婆家在廿七日过年,我猜想许是广西某地风俗。怎 样都好,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一年能过两个年,就 是最大又最特殊的享受。 廿七日一早,母亲和我及三弟三人就换好新衣, 喊上两辆人力车——一辆总是老余,另一辆由他去叫 熟人。外婆家在南昌西书院街八号,这里从前是宰相 府,外婆家只买下其中的三分之一房屋,然而已经极 大,足有十三进,外婆住在正厅东面的正房里。拜了 年,压岁钱都由母亲代收代管,我们身上放着两三块 银元已属心满意足。三弟和我拜过年后就是到处玩耍 ,或在年哥(年哥是我的表哥,二舅的次子杨大年)房 里看他的《小朋友》杂志,或到外婆房外东侧的小花 园里做游戏——比如摧折些园中草木扎成草屋,再把 个唐三彩的陶马给赶进草屋里……有时,母亲喊我们 进去吃点心,吃好也还是继续玩。 晚上就是廿七日的年夜饭了。外婆从不出来同我 们一起吃,她在自己房里有另外的菜色。我们和舅舅 、舅妈等人在正厅后边摆一张大圆桌吃。十舅会把一 块红烧肉夹到我碗里,一面说:“平儿吃呀!这是‘ 大块文章’呀。”原来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 块假我以文章”的名句,“大块”本来是指大地,这 里则戏指大块红烧肉也。吃了“大块文章”,对面十 舅母起身挑起一长串粉丝也送到我碗里,一面说:“ 平儿呀!要常(长)来常(长)往呀!” ……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