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519.00
折扣价: 342.60
折扣购买: 周本淳集(全八册)
ISBN: 9787020170197
周本淳(1921-2002),1945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1978年到淮阴师专(现淮阴师范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历任淮阴师专副校长、江苏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新编全唐五代文》编委、全国师专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主编。著有《诗词蒙语》、《读常见书札记》,整理出版古籍《唐才子传》、《诗话总龟》、《小仓山房诗文集》、《唐音癸签》、《震川先生集》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周本淳集》 读校随感录(第一卷《蹇斋论文集萃》) 古人有言,书经三写,乌焉成马。校书如扫落叶,如拂几尘,可见疵误之难免。稷下有谚曰:“学识何如观点书。”古人所谓点书,指校其误字、正其音读及断其句读而已。今日校点古籍,为方便初学,率加新式标点,专名号、引号等,对阅读者使用愈便,对校点者要求愈高。稍有疏忽,动成谬误。近年既多涉猎此类标点本古书,教学之馀,又复从事若于校点工作。个中甘苦,略有会心。随笔札录,名之曰读校随感录,以就正于同好。然以偏处乡隅,难逢善本,就事论事,未能多方覆按,读者谅之。 时间观念 校书当求善本,宋椠元钞,既当珍若拱璧,然亦不可株守。有以时间推求,即可决其疵谬……强调时间观念,对辨别真伪亦有助益。如李白《草书歌行》所谓“少年上人字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者,自苏子瞻以来即言其非李白作。胡应麟《诗薮》独能从时间着眼最有说服力。《怀素自序帖》作于大历十二年丁已(777),历举当时名诗人如卢象、钱起、戴叔伦之流而不及李白,此时白卒已十五年。李白诗名远在诸人之上,若白有此作,怀素当必置之前列。《怀素自叙帖》于白死后尚未题李白之名,即可推定所谓《草书歌行》必非李白作也。 又如戴叔伦诗中有题为《冬日有怀李贺长吉》(《全唐诗》卷273),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采入“首卷”,全诗如下: 岁晚斋居寂,情人动我思。每因一尊酒,重和百篇诗。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去迟。夜郎流落久,何日是归期? 按戴叔伦大历中已著诗名。据两《唐书》有关材料推算,应卒于贞元六年,其年李贺始生。且李贺亦无流落夜郎事,此题必误。可能为怀李白而作。 重视时间观念,对说部诸书之歧误,亦可借以是正。如修订本《辞海》土部“坦率”条云: 粗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十《海叙不遇》:宋济老于辞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落官韵,抚膺曰:“宋五坦率矣。”由此大著。后礼部上甲乙名,明皇先问曰:“宋五坦率否。” 按王定保此条实采自唐李肇《国史补》卷下,而有错误。《国史补》云: 宋济老于辞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落官韵,抚膺曰:“宋五又坦率矣。”由此大著名。后礼部上甲乙名,德宗先问曰:“宋五免坦率否?” 两相比较,《国史补》多“又”“名”“免”三字,意味深长。《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载此事,文稍详,云出《卢氏小说》,亦作“德宗”。而“德宗”、“明皇”时代相去数十年,究竟孰是孰非,稍加稽考,即可判明。 按宋济与符载、杨衡同读书于蜀之青城山,杨衡、符载又与崔群同隐庐山,《唐诗纪事》卷五十一载有明文。崔群与韩愈同时。柳宗元之《柳河东集》卷三十五有《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可见宋济同时之人,与韩柳相接。宋济无缘得于明皇时“老于辞场”。故此条自应从李肇《国史补》作“德宗”。李肇为元和中人,与宋济时代相次。举典溯源,《辞海》自当引《国史补》。且王定保误“德宗”为“明皇”。稍有时间观念即不致误引《唐摭言》为证矣。又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以为德宗当为宪宗,理或宜然,总非玄宗时事也。 地名 人名 古今地名同异变化,更仆难数。且昔人行文从简,往往不署其为州为郡为县为邑,故不能轻于论断。李一氓同志《花间集校》用“诸佳本详参互校,不泥古,不矜秘”(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说明》)在若干校本中洵推矜慎。然于地名鉴定亦有可议者,如温庭筠《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秋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李校云:“‘京口路’鄂本、汤本作‘西陵路’。按京口在今镇江,西陵属今湖北,承上‘海月’‘岛烟’句,作‘京口’是。” 按“西陵”若指县名则在湖北或河南。诚与“海月”“岛烟”无涉,然诗词中用“西陵”亦可为镇名。如《文选》卷二十五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中云:“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贻湄。”刘履《风雅翼》(亦名《选诗补注》)卷七:“西陵一曰西兴,在今萧山县。” 唐刘长卿《送人游越》诗云: 西陵带潮处,落日满扁舟。 《极玄集》卷下灵一《酬皇甫冉西陵见寄》云:“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中流。”宋宋次道《送客西陵》诗末云“梦魂应绕浙江东”。苏轼《钱唐六井记》首云:“潮水避钱唐而东西陵,所从来远矣。”可见温之前后诗人亦用“西陵”为镇名,苏词所谓“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者即其地,与“海月”“岛烟”正相呼应。故温词《更漏子》“西陵”“京口”不妨并存,李校于此似欠详审。 注意地名结合诗人经历,亦可有助于辨明作者。如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有钱起《江行无题》百首五绝,实为其曾孙钱珝之诗……依违两可。实则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二结合人地经历,定为钱珝,已判然无疑。胡氏曰: 钱珝,起之曾孙也。起释褐校书,终尚书考功郎。珝官历中书舍人,掌纶诰,后坐累贬抚州司马。其《江行》绝句百首正赴抚时途中所作也。珝有他文载《英华》中云:‘夏六月获谴佐郡,秋八月自襄阳浮舟而下。’今其诗有:‘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及‘好日当秋半’、‘九日自佳节’等句。其官、其谪地、其经途、其时日,无勿与珝合者,起无是也。 人名、地名加专名线,至便读者,然略不经意,反成讹舛,贻误于人。姑举上海师大古籍整理组校点之《容斋随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