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46.80
折扣价: 28.10
折扣购买: 春秋战国(初霸)
ISBN: 9787507836998
高兴宇,《读者》签约作家,著有《借物参禅》等11本散文集、社科作品集;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春秋战国》(全三卷);《别被他人的话击倒》、《冷热水效应》、《毛竹气度》等5件作品入选大、中、小学教材和公务员面试试题;写作20余年,发表过的文章有3000多篇,遍布中外各大报刊、各种教辅、各种高考中考试卷;多部作品被评为年度中国*佳故事;曾被评为《演讲与口才》创刊20周年***作者,获第十届山东省对外传播奖。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载物。 公元前744年,从郑国都城新郑的一座宫殿里, 传出琅琅读书声。突然读书声被打断了,一位雍容华 贵、美丽大方的妇人走进来,对教书先生和殿里的几 个学生说道:“段儿岁数小,你应该让他多学一会儿 。寤生大了,要多到外面走一走。”“是,母亲。” 那个叫寤生的少年应声答道。他在走出宫殿的时候, 隐约听到他母亲对教书先生窃窃私语。 这个妇人叫武姜,是郑国夫人。寤生是郑国世子 ,姬姓,刚满十三岁。在父亲郑武公百年之后,他继 承君位是顺理成章的,但他隐隐感到不安,因为他的 母亲偏袒小他三岁的弟弟叔段。或许有**,叔段继 承君位,那寤生就要大祸临头……寤生不敢想下去, 但又不能不想。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 到了春播的时候了,但中原大地久旱无雨。为了 乞求上天下雨,郑武公率领臣民设坛求雨。祭坛上, 堆满了干柴,干柴上,架着一头牛、一头猪、一只鹿 、一只羊。宣读祭文后,身穿盛装的郑武公点燃了干 柴。霎时,烟气腾空。祭坛下的人们见此情景,立刻 欢呼雀跃起来。在他们的心中,认为掌管下雨的神灵 一定收到了郑国君臣的虔诚心愿。这时,人群中的郑 武公突感不适,他一面捂着胸口走向马车,一面嘱咐 寤生到城外体察民情。 虽然旱情严重,但城外槐树成阴,正值开花的时 候,香气扑鼻,蜂飞蝶绕。槐树旁,是大片的龟裂田 地,数百名奴隶正在几个人的指挥下辛苦劳作。这些 奴隶相貌不一、口音不一,原是战俘和被掠获的平民 。在官府,他们每人都有一份丹书,那是用朱砂书写 的奴籍。这丹书逼压着他们去耕作。一名年长者扶着 木犁,前面十几个人用劲拽着绳子拉犁。木犁的犁头 是用尖锐的石头做的。 世子寤生登上一个高坡,放眼望去,前面的土地 阡陌纵横,犹如一个“井”字。寤生知道,这是周朝 的井田制留下的土地耕作方式,一井分为九个方块, 一个方块一百亩,由一户耕种;周围的八块田由八户 耕种,谓之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一块是 公田,由八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教书先生告诉过寤生,井田制自夏朝就有了,现 在发展到**,是百姓生存的基本依靠。寤生虽小, 但也明白有饭吃才有人生存,人口旺盛才有**富强 。他遵从父命,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一个时辰的工 夫就走出了十几里地。 翻过一个土坡后,寤生看到这儿的农人不在田间 劳作,而是坐在槐树下乘凉闲聊。带着疑问,寤生问 他们为什么不干活。 一位家臣也就是替封邑贵族领着奴隶干活的人答 道:“我们并不是怠工,而是干劲十足。因为明天就 要下雨,所以我们都在这儿等着雨水滋润田地呢。” “明天要下雨?难道你们知道都城内刚刚进行祭 祀求雨?”寤生问道。 “祭祀的事,我们也听说了。不过,明天要下雨 的消息是镐京过来的一位贵人预言的。”家臣答道。 “他的预言准吗?”寤生问。 “很准,凡是他预言的,都一一应验。”家臣恭 敬地答道。 从家臣的眼神中,寤生感觉到这位镐京来的贵人 神不可测。寤生想去拜访他,但他不急着去找这位贵 人,而是要看明天是否真的会下雨。这种沉稳的性格 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符,或许是因为他在宫中长期*压 抑所致,也或许是因为先天素质过硬。 世子寤生回到都城新郑,天已经黑了,这时竟然 起了雾,而且越来越大。 第二天天还没亮,雨就下了起来。郑国群臣都向 郑武公道喜,祝贺祭祀灵验,他们个个眉飞色舞。郑 武公强撑着身体鼓励大家用心督促农耕,务必搞好春 播。将近**了,郑武公感到胸口越来越疼。 雨越下越大,寤生向父亲问安后,便坐着马车去 寻找那位镐京来的贵人。他有很多问题想问,既问如 何知道第二天要下雨,还要请教如何避祸趋利。在雨 中,在车上,寤生又一次回想到自己名字的由来—— 十三年前,母亲武姜难产,痛得死去活来,几次 走近鬼门关,*终生下了他。小孩子出娘胎,一般是 头先出来,但他是脚先出来,因此郑武公给他起了个 名字叫寤生。寤生四岁的时候,弟弟叔段出生了。从 那以后,母亲武姜对他越来越冷漠。 世子寤生想,如果那位贵人真要是擅长预测,他 就问问自己今后的吉凶,还要问问今后如何在宫廷中 进退。 雨没停,车停了。寤生下车,一点儿没有世子的 架势,向那位镐京来的贵人拜了又拜。镐京来的贵人 叫祭足,原是周王室的一名小吏,西戎*打镐京的战 乱后,祭足到了这里隐居。 一番礼仪、寒暄后,祭足回答了寤生的疑问:“ 之所以我预测要下雨,是因为原本一直干燥的石墙上 湿乎乎的,《周易》上说,础润而雨,所以我算出要 变天。” 寤生问:“我天天学《周易》,但为什么感到乏 味和空洞呢?”他将在宫里跟教书先生天天朗读《周 易》语句的情况向祭足简明说了说。 祭足说:“《周易》的说辞来自自然和社会,要 想读懂《周易》,只有联想到万事万物才可。” 寤生闻此,便觉眼前的祭足学问渊博、真功实料 ,应该为自己师傅,于是立刻起身,跪拜道:“愿意 跟先生您学习,请收下我这个学生。”祭足将寤生扶 起,算是默认了。寤生向祭足叙说了母亲武姜对兄弟 俩厚此薄彼的情况,请祭足指教。 祭足说:“‘易’这个字,本身指蜥蜴。蜥蜴的 **特性是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人要想发展,首 先要学会生存,而生存之道就是要顺环境特性而改变 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特性。” 寤生想到昨天在宫殿里学习的一幕,庆幸自己没 有顶撞母亲,而是事事唯唯诺诺。 世子寤生还想问祭足有关蜥蜴的特性二、特性三 ,但宫中卫兵紧急赶来,说郑武公请世子速回。寤生 拜别祭足后,急急赶回。 自己的亲骨肉,做母亲的哪有不疼爱的?武姜越 来越厌恶世子寤生,并非单纯因为那次难产,而是缘 于生叔段时做过的一个梦。梦中,武姜的儿子成为气 吞山河的国君,当武姜想看清儿子的模样时,寤生过 来了,把她扔下黄泉……武姜惊醒了。这时候肚中越 来越疼痛,叔段顺利生了下来。武姜因此认为叔段注 定是将来的国君,而寤生则是冤孽。 世子寤生赶回宫中时,雨还没停。下了半天,旱 情看来解除了。当寤生正要推门进去时,他听到母亲 武姜在和郑武公说话:“夫君,神灵告诉妾,叔段必 定是一代明君,请废掉寤生,改立叔段为世子吧。”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