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玄奘(5天竺岁月)

行者玄奘(5天竺岁月)
作者: 昌如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行者玄奘(5天竺岁月)
ISBN: 9787559604460

作者简介

昌如,普通工薪族,素食者。虽为佛教居士,却不常去寺院,平常宅在家里读经,算不上虔诚之人,也无甚毅力。二十多年前偶尔读到《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大师心生敬意,曾想以《慈恩传》的故事为框架写一部小说,此后一直写写停停,中间中断数年,直到最近机缘巧合,方才重新拾起。

内容简介

此时天色将晚,玄奘正待寻找房间休息,却见先 前那位老僧提着一把扫帚,颤颤巍巍地爬了上来。 见到这师徒二人,老僧略微有些意外地问:“你 们怎么在这里?” 玄奘忙合掌施礼道:“我们在此瞻仰圣迹。这么 晚了,长者还要打扫伽蓝吗?” “不打扫,就朽坏了。”老僧边扫边说,“我老 了,力不从心,管不了那么多,但至少要把世亲菩萨 著《阿毗达摩俱舍论》时住过的房间弄干净吧。” “世亲菩萨……”玄奘微微一怔,“这里不是胁 尊者住过的禅房吗?” 说罢,忍不住又看向墙上的铭文,心说:难道我 刚才全都读错了?不可能啊…… “我说的是那边。”老人伸手往东一指,“往那 边走五十步有间旧房,就是世亲菩萨当年著《阿毗达 摩俱舍论》的处所了。人们敬仰他,于是便将他住过 的房屋封存,注上标记,所以现在还算完好。” 原来如此!想不到自己距离圣贤竟是如此之近。 玄奘心中感怀,忙扶住老人道:“大师,今天就让我 来吧。玄奘万里西行前来拜佛求法,如今圣迹就在眼 前,理应虔诚洒扫。” 听了这话,老僧身子一抖,看着眼前的沙门,有 些不敢相信地问道:“你就是玄奘法师?是从东土大 唐来的?” “正是。”玄奘说着,从老僧手里接过扫帚道, “能与圣贤同室,不知是哪一世修来的缘法。玄奘打 算今天晚上就住在世亲菩萨住过的那个房间,让玄奘 来洒扫吧。” 说罢,他转身吩咐弟子道:“圆觉,去取些水来 。” 老僧呆呆地看了他一会儿,似乎想从这张与身边 人都不相同的面孔上看出点儿什么来。然而,最终他 什么都没说,合掌离去。 玄奘同弟子一起把世亲菩萨住过的房间打扫干净 ,连同书柜都仔细擦拭了一遍。 书柜的顶端有一叠厚厚的贝叶,玄奘想将其拿开 ,却没有拿动,原来这叠贝叶的底端木板已经与书柜 粘在了一起。 这好像是一部书,不知在此存放了多久。玄奘顿 时心生好奇之念,双手用力撼了几下,终于将其取了 下来,小心翼翼地捧到灯光下才发现,这竟是一叠梵 文本的《婆薮槃豆法师传》,不由得心头剧震! “师父,这是一部书吗?是讲什么的?”圆觉凑过 来问道。 “这是世亲菩萨的传记。”玄奘一面小心擦拭着 书上的浮尘,一面解释道,“婆薮槃豆法师便是世亲 菩萨,因此这部书又名《世亲传》,记载的是无著和 世亲两位菩萨的故事。在我的故乡有这部书的汉译本 ,但没有这么厚,想不到今日竟能在这里见到原本。 ” “这里是世亲菩萨住过的房间,自然有世亲菩萨 的传记了。”圆觉笑道。 玄奘摇摇头,这个沙弥的逻辑实在有问题,不过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小心地将这部书放在床头…… 当晚,玄奘带弟子做过晚课后,便捧读起了这部 《婆薮槃豆法师传》。 圆觉见师父微蹙双眉,神情似乎有点儿恍惚,又 好像是在努力思考着什么,不禁问道:“师父你怎么 了?这上面都说了些什么?” 玄奘放下书,喟然叹道:“原来,如意论师当年 就住在我们楼下。” 圆觉不禁有些惊奇:“师父不是说,这是一部关 于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的传记吗?怎么又会提到如意 论师呢?” 玄奘解释道:“这位如意论师,便是世亲菩萨的 老师。他自幼天资聪颖,卓有辩才,长大后游学四方 ,声望日隆。那部著名的《毗婆沙论》就是他撰写的 ,写作的地点就在我们楼下。” 圆觉听了,惊诧不已。 玄奘不禁又想起,当初在龟兹国的阿奢理儿寺中 与国师木叉麴多的那场辩经,当时他们就曾提到过这 部《毗婆沙论》。想来木叉麴多在印度游学的时候, 也曾来过这里吧? 如意法师所处的时代正是“超日王”统治时期, 这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国王。据说他为了体现自己的仁 慈,每天都要从府库里取出五亿金钱用来周济穷人。 大臣们对此非常担心,因为再这样下去,国家的 用度就要匮乏了。掌管府库的官员多次劝阻,可国王 非但不听,反而又追加了五亿金钱用于布施。这下, 终于没人敢再劝阻他了。 除布施外,超日王还喜欢骑马游猎。有一回,他 打猎时围住了一头野猪,却被那野猪逃了,不知去向 。他心中.澳恼,竟然悬赏一亿金钱让人提供这头野 猪的消息。 大约是对国王的荒谬行为有些不满,如意论师采 取了一种特殊的讽谏方式,他上街剃了个头,也给了 剃头匠一亿金钱。 犍陀罗国的史官大概觉得把这两件事情记在一起 会很有趣,于是便在史书上同时记录了下来。 超日王翻阅史书时看到了这两条记录,顿时勃然 大怒!他想,我是个国王,寻找野猪赏钱一亿不过是 偶尔一次,沙门的头却是经常要剃的。这不就等于说 ,你一介沙门比我堂堂国王还要富有,还要慷慨吗? 真是岂有此理! ……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