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2.06
折扣购买: 德国的浩劫/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
ISBN: 9787201086408
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顾治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史学界最令人瞩目的人物;布赖萨赫也称他是当代德国历史主义的首席代言人。
探讨在德国爆发的那场骇人听闻的浩劫的更深刻 原因这一 问题,将是未来世纪所依然要从事的,只要这些世纪 一般说来仍 然愿意而且有能力思考这类问题。然而,德国的浩劫 这个问题却 同时扩展为一个超乎德国之外的普遍西方命运的问题 。直接把 我们带进了这一深渊的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并不 是一种单 独出自德国的发展势力的现象,而且也还有着某些邻 国的极权 体制一定的类比和先例,不管它向我们呈现为德国人 的本性的 一种多么堕落的现象。然而人们可以进一步问道。何 以竟会出现 了这一令人震惊的、背离了欧洲发展主线的逆流?而 那条主线看 来原是朝向某种个人主义自由和受集体约束这两种因 素相结合 而前进的,并且是朝向维护19世纪所取得的自由主义 的成果而 前进的。代替了这些的,却是突然间转入到专制主义 以及 terribles simplificateurls[可怕的单一化者]的 兴起,那是雅各布· 布克哈特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看出它的来临的。布 克哈特目 光之敏锐,没有一个当代思想家可以比拟,他早在我 们的问题最 初一出现时就理解了它,并给出了最早的答案。他已 经看出在启 蒙运动时代和法国革命的乐观幻想之中就有着大患的 萌芽了, 即错误地要追求那不可能达到的群众性的人类幸福, 随后它就 转化为一种占有欲、权势欲以及普遍地为追求生活享 受而奋斗。 布克哈特还进一步觉察到。于是就将出现旧社会纽带 的解体并 终于创立新的但又非常强而有力的束缚,它将是由那 些强而有 力的人们、由那些terribles simplificateurs[可 怕的单一化者]建 立起来的:他们会得到军方机构的支持,强迫人民群 众再度俯首 听命,并放弃自己以往对自由的一切热望。在他们可 悲的日常生 活状态之中,他们奉命每天清早随着鸣鼓而就位,傍 晚又随着鸣 鼓而归家。 因此,布克哈特看到这些事情所展示出来的,乃 是作为西方 的、而不单纯是作为德国的问题,乃是文化衰落的普 遍历史问 题。法国的例子,那里的民主制两次转变为帝制,引 起了他的历 史的和预见的幻想。他的幻想总是宏伟的,尽管我们 可以责备他 的道德说教有某些夸张。那在整体看来倒更像是欧洲 社会的一 场道德堕落的过程,——既是人民群众的,也是领导 阶层的。而 且其中还有着不可抗拒的动力学上的原因在起作用。 而同时最 初在英国由机器而开始的经济一技术范围的革命则唤 起了大工 业、新的人民群众和高度的资本主义,它正像法国革 命一样地以 其对人民群众的动员以及不仅唤起自由而且还唤起对 权力和占 有的渴望而获得极大的成功;这时候,空前迅速增长 着人民群众 对一切迄今为止的社会秩序和文化所施加的巨大无比 的压力, 是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的。它的崛起,并不像布 克哈特所看 去的那样,单单是出于贪婪,而且也出于那种根本的 需要,即一 直都是被严重忽视的并且尚未成型的新的人民群众应 该获得人 类的尊严。旧的社会和新的人民群众,——这就是此 后19世纪 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在其中开展着的那个结构。无论是 直接地或 间接地、公开地或隐蔽地、在中心或在边缘上。人民 群众自然而 然地最初是极力要求民主,此后则逾越了这一点,为 着充分保障 他们的生活水平而要求社会主义。这对他们成为了一 种思想体 系、一种福音,成为了期待着一种能变革一切并且能 创新的革 命;它被设想为是达到人类幸福的千年福王国的手段 。这种来自 人民大众的富有威胁性的危险,像一股强大的浪潮汹 涌而来,自 从19世纪的下半叶就在激荡着传统的文化界。然而为 时不久, 人们就又制服了它,部分地是通过内部预防、镇压或 改良的政 策,而部分地并且更多的是由于从19世纪高涨起来的 人民群众 的生活中兴起了第二股强而有力的浪潮,它横溢了第 一股浪潮, 多次地削弱了它或者引导它转向:——然而其目标并 不是一场 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而是这些民族本身的权力政治 的高涨。因 为这第二股浪潮只不过是19世纪的民族运动。它本来 也是自由 主义的,是以个人的自由权为目标的运动。然后在自 由权已经获 得并似乎有了保证之后,民族主义的和追求权力的运 动就日益 走向前台。这第二股浪潮在它一开始,一点也不能适 应传统的国 家形态,到处都对它发生了革命性的冲突,然而它与 那另一个朝 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浪潮之不同就在于,它与古老的欧 洲世界并 不是那么敌对的,倒反而是及时能与之形成联盟。它 并不是从始 终未能定型的并沦于绝望的新的工业无产者群众之中 、而是从 有教养的并且日愈富裕起来的中等阶级之中,找到了 它的主要 支持者。而这一中等阶级就其范围而言,就其不断增 进着的优裕 生活和自我意识而言,乃是自18世纪末叶以来古老的 欧洲社会 所发生的种种特征性的变化的结果。这一中等阶级的 各个组成 成分确实是古老的,一般说来正如城市生活一样地古 老。然而它 那高涨及其在整体上成长为巨大的民族主义运动的浪 潮,则只 是由于19世纪初以来群众人口的迅速增长才成为可能 的。其中 我们看到了西方普遍的转化过程之最基本的而又最强 烈的动力 学上的原因。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