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背影

西南联大的背影
作者: 余斌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5.04
折扣购买: 西南联大的背影
ISBN: 9787108058409

作者简介

余斌,1936年生,籍贯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1955年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兰州从事文艺、教育工作三十年。80年代初参与创办《当代文艺思潮》杂志,是该刊主事者之一。80年代末回滇任教。 在理论批评与学术研究方面,主要从事西部文学研究,以及西南联大研究。出版专著《中国西部文学纵观》、理论批评随笔集《大西门外捡落叶》和文史随笔集《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初版名《西南联大·昆明记忆》)。

内容简介

抗战中的刘文典 刘文典先生本以国学大师名世,从20岁就誉满大 江南北算起,享誉学界已上百年,唯后来一段近乎被 人遗忘,但近二十来年斗转星移,刘文典先生又渐渐 地红起来了,只是红得有些异样,异在他的知名度向 “狂人”转移。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对蒋介石的顶撞, 对沈从文的睥睨,以及“二云居士”云云,越传越玄 ,刘文典几乎要被那些逸闻趣事淹没。这么一来,被 传颂、被塑造的人物失去重心,形象偏了。其实,刘 文典不仅是一位带着些魏晋人狂狷遗风的国学大师, 他更是一位充满爱国情怀的文化抗日老战士。 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祖籍 怀宁)。学识渊博,学贯中西,长于校勘学、版本目 录学及唐代文化史,并通晓英、德、日等国文字,《 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斟补》等学术专 著享誉学林。1916年任北大教授(27岁),1927年任安 徽大学校长。但刘文典从来就不是一位囿于书斋、不 问世事的学者。他1907年加入同盟会,七年后加入中 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他是陈独秀的至 交,在陈手下任《新青年》的英文编辑和翻译,积极 投身“五四薪文化运动”。 一、国难当头之时 刘文典早年留学日本(1909-1911),1913年(历 时三载)、1936年又曾两度赴日研究、考察,是名副 其实的知日者。但刘文典知日而不亲日,更不媚日, 应该说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刘文典即开始 发表关于日本侵略本质的文章和言论。初步统计,仅 1932—1933年就有六篇(除首篇演讲见于清华校刊外 ,其余五篇均发表于社会影响极大的《大公报·文学 副刊》和胡适等主办的政论杂志《独立评论》上), 1942-1944年关于抗日的文章更有十篇之多。如果连 感时忧国的诗篇及笔涉日本的其他文章计入,数目当 更为可观。概而言之,“九一八”之后的文章重在警 示国人,日本侵华野心并非偶然,而是由来已久。全 面抗战时期文章多为关于抗日的思想文化评论,和对 时局、战局之分析及抗战胜利后如何处置日本之献策 ,现实针对性更强。 在“九一八”后的言论、文章中,首篇《日本并 吞各国之推进机——黑龙会》,是1932年刘文典应校 长梅贻琦之邀在清华校内的一次演讲(其时刘任清华 中文系主任),主要揭露黑龙会这个日本军国主义和 扩张主义组织的真面目。该组织成立于1901年初,其 目的正如会名所示,在于谋取我国黑龙江流域为日本 领土。刘文典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日本的法西斯党 ”“他们的主义是要‘恢弘兼并六合包举八荒之皇猷 ’,怀抱所谓‘经营东亚之大志’,想吞并各国,以 尽他们的‘大和民族之天职”’。刘文典认为,这“ 可以说是日本千百年传统的吞灭中国的唯一国策。从 空间上说,他岂但要灭满蒙,席卷二十一省,还要兼 并亚洲各国,连欧美他都妄想侵略啊”! 刘文典最后讲,我们的近邻有几千万饥渴的虎狼 ,多年来昼夜在打主意,“要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 血。而我们还在做梦呢”。他希望大家“快快地觉醒 ,研究日本,认识日本,想一个死中求生的自救方法 罢”。他还告诫大家抛弃幻想,“什么国联咧,非战 公约咧,华盛顿条约咧,都是一文不值的废纸啊,我 们就是被这些东西所误,以为高枕无忧,所以才有今 天的国难”!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