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
ISBN: 9787573208613
梁奇,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民间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庄子赋予畸人以奇能,意在打破传统的人物评判尺度。众所周知,尧舜是上古时期的贤君明主,是时人敬仰、推崇的典范。尧舜施行以德治国的王道策略,消除了战乱、侵略和不公。所以,对于生活在崇尚武力霸道的春秋中期后的人们来说,异常向往尧舜时代。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看到的不是所谓的尧舜盛世,而是愈演愈烈的残杀和掠夺。于是,人们产生怀疑,想重新寻找生存、治国的法则。庄子便通过抨击尧舜,来打破传统的观念,建立自己的一套系统,让德与貌相背离,使畸人具有非凡的品质,神人和圣人成为被调侃的笑料,从而形成对比和反衬,显示出对传统圣人的讽刺。】【先民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它们的习性与语言,还将禽言兽语作为神圣叙事而著于典籍。作为记载古代动物声音的集大成之作,《山海经》中的声音多为动物对鸟兽、人与自然界声音的简单模仿,而拥有怪异声音的动物一般具有半人性质的特征、动作和性格 ,具有人的情感与言语特征。我们可将其视为一种写人艺术,看作是以人的形体为主的神祇(或神怪)并归入人的范围进行审视。据笔者统计,《山海经》记载的神怪声音多达115条。这些声音属于语言学上的“模声说”,呈现出类型化特征。】 声音和体貌是人们认知外在事物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国先民对想象中的神怪形象,也突出描述了它们的奇特声音和怪异长相。声貌是古代神话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从声音与体貌两个视角分析《山海经》等古籍所记载的神怪,尝试以此打开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新路径。作者通过类型化的分析,为人们呈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在声音与体貌上的迷人特征;借助西方神话学及语言学理论,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考据学在语辞、文本考释上的专长,为今人发掘出古代神怪声音与体貌书写的神话内涵及文本意义。又集中笔墨,在文本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淮阳太昊陵神话传说的起源、发展与当代变异,为古代神话的当代文旅开发指明方向、提供学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