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3-4岁孩子(新父母教材)
ISBN: 9787553957296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内疚感:做错事情会感到内疚 细心的父母发现,当你的3 岁孩子把家里的杯子或花盆打碎时,平常那个调皮捣蛋的3 岁孩子居然默不作声并显得不知所措;当孩子抢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导致对方哭泣时,他会表现出一点点焦虑和坐立不安。此时便是3 岁孩子的内疚心理在起作用,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违规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内疚虽是一种负面的情感体验,但适度的内疚在孩子的社会交往和自我完善方面会产生积极作用。孩子伤害他人感到内疚时,可能会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来缓和与被伤害对象的关系,并伴随弥补行为的出现,有助于其道德感的发展,下次再出现类似情景时,孩子会努力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 当然孩子的内疚感的产生及程度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当3 岁的孩子伤害别人时,女孩会比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情绪波动和紧张,但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男孩与女孩的内疚感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当然,孩子体验到内疚感的程度还与孩子本身的气质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一般来讲,有害羞气质或高度紧张特质的孩子在做错事后会有更多的内疚感。 小贴士 不要用内疚感控制孩子的行为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内疚感,不要用内疚感控制孩子的行为。虽然3 岁孩子能理解他人的情绪,但还不能准确地把握他人负面情绪的诱因。当一个情绪不佳的妈妈与3 岁的孩子相处时,孩子可能会感到不安,他会以为是自己的行为惹得妈妈伤心,从而产生本不该属于他的内疚感,此时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乖巧,甚至会做一些取悦父母的事情。很多父母看到这个效果,甚至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产生一些内疚感,以换得孩子的安静听话,这样做实际上是用内疚感操控孩子的行为,这种内疚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与心理负担。因而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体验内疚感,当孩子做错事时,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过度苛责,更不能以孩子的内疚感作为控制孩子行为的手段。父母可通过每次实际发生的事件,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犯错后带给别人的伤害,父母也可表现出对受伤害方的关心,做好榜样作用,让孩子尝试着体会被伤害方的心情,获得适当的内疚体验。 上幼儿园后,孩子的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与同伴、老师的交流日益增多。他们像一个开拓者,带着好奇探索着家以外的世界。3 岁孩子是个奇怪的矛盾体,他们想要独立却不够自信,渴望朋友却冲突不断,时而“小绵羊”,时而“叛逆王”。对,这就是3 岁的孩子,正经历成长中的一个小小转折点,请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 精彩观点: ? 积极迎接新生活的父母才能造就积极迎接入园新生活的孩子 ? 养育一个3岁的孩子,考验的不仅是父母的体力,更需要父母付出“脑力” ? 爱他,就陪他做游戏 ? 节日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契机 ? 掌握和3岁孩子相处的技巧,做对了,教养孩子变得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