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阅读的常识(只有掌握阅读的常识才能看懂阅读的本质)
ISBN: 9787205104863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三日,王强回到他的母校北京 大学,在光华管理学院做一场题为《读,为了独处》的 演讲,旨在与校友们分享他的著作《读书毁了我》。入 北大北门时,王强被门卫拦住,滞留半小时,即使你是 大名人,即使你是北大的骄傲,那又怎样?这当然不是 门卫的错,而是我们接待人员跟进不及时。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王强的情绪。一段调侃之后,王 强说他的话题有两个:其一是“丧失独处的时代”即我 们现时代的焦虑,正是来自我们丧失了独处的艺术。在 虚拟的链接之中,我们所谓的独处,既过于喧嚣,又过 于拥挤。其 二 是“ 何 为 独 处 的 价 值 ”, 即 为 什 么 我 们 现 在 要 强 调,让所谓孤独变成真 正的独处,而不是“过于拥挤的独处”(the Crowded Solitude)。令我意外的是在整个演讲中,王强是在运 用齐格蒙特·鲍曼的观点,来阐释他对阅读与独处的认 识。其实国内翻译的鲍曼的书很多,但王强一直是在读 英文版的鲍曼著作,他在演讲中中英对照,朗读鲍曼的 四段关于独处的警句: 鲍曼:“在我们由电缆、网线和无线设备连接编织 而成的当下世界,在虚拟的连接中,人丧失了自己独处 的艺术。” 鲍曼:“对电子装置时刻不停的依赖,进一步加深 渐渐无人相伴所留下的生活的空虚。越是长久深陷于这 一空虚,人也就越不可能使用高科技之前的手段,诸如 肌肉和想象力,从这一空虚中自己爬出来,这是人类为 当下技术世界付出的巨大代价,人不能再真正彻底地独 处。” 鲍曼:“没有了独处,人不再可能为了自己的乐趣 而沉浸在一本书里,或者纯粹去画一幅画,或者盯着窗 外发呆,想象自己之外的世界。” 鲍曼:“然而,从来没有细细品味过独处的滋味, 你就有可能永远不知道丧失了什么,丢掉了什么。” 听着王强的演讲,我想起二〇一六年末,沈双的新 著《哈英一族》完稿,王强应约为之作序,其中也提到 齐格蒙特·鲍曼: 社会学的世界之途:利兹大学荣休教授、著名社会 学家鲍曼十多年前提出了“液态的现代性”这一“世界 新图景”,试图描述全球化时代人类时下体验的种种生 活形式。现代之前的“固态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和其 “固态的”恒久制度、习俗和行为方式正以越来越快的 速度式微乃至消失。人类似乎“越来越紧密地聚集”带 来的却是“越来越疏离的陌生”。构成世界的不再是坚 固稳定的“板块”,而是瞬息万变的“流沙”。生活世 界没有了以往长久明确的“目的地”之感,于是人们不 得不“如履流沙”,在从未经历过的实验性黑暗中费力 摸索前行。他的重要著作无一不在探究“液态”这一当 前世界呈现出来的显著特质(《液态的生活》《液态的 爱情》《液态的现代性》)。……社会学告别坚实、滞 重、缓慢、恒常的“固态世界”,竭力捕捉轻轻飘飘、 无从预测、迅速流变的“液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