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水南尾

迷人的水南尾
作者: 吴尔芬|
出版社: 湘潭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36.57
折扣购买: 迷人的水南尾
ISBN: 9787568713009

作者简介

吴尔芬,客家人,居厦门。 19岁开始发表作品,历经解放军战士、电视台记者、文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时事评论员、公司董事长,如今专注儿童文学创作,以种子的力量萌动世界。 现为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米豆豆童书团队主创,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万字,入选《大学语文》《当代散文精品》《21世纪年度小说选》,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等多项。 出版长篇小说《雕版》《九号房》《姐妹》《人皮鼓》以及作品集、历史专着十余部。

内容简介

元宵刚过两天,一帮文 友就急急汇集培田,以笔会 的名义欢聚。 面包车把我们从动车站 拉进培田的时候,天已黑透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拉着 行李箱跟司机走。行李箱的 塑料轮子滚过鹅卵石路面, 发出咯咯的声响,像更夫在 敲柝。寒风拐弯穿过巷子, 比夜猫还突然,与其说是受 寒,还不如说是受惊。惊吓 之下,我拉高夹克衣链,冰 凉仍然从后脑勺灌进脖颈, 整个身体都收紧了,脚步飘 了起来。 今年暖春,在厦门穿一 件毛衣都是要冒汗的。我懊 恼自己的大意,忘记两地气 温的差别,应该披上大衣才 对呀。远远地,看见主人站 在紫阳书院的门牌下跟我们 打招呼,心就暖了。 进来院子一看,吓了一 跳,十几个人在等,饿着肚 子等我们。晚餐有客家大菜 ,有滚烫的米酒,有豪迈如 牛的李西闽,气氛热烈,身 体升温,顿时觉得寒冷离我 远去了。 晚上出来,沿路打哆嗦 ,先是跺脚,然后小跑,到 朋友家赶紧借一件厚实的外 套裹上。上半身暖和了,下 半身还是冷得不行,从口袋 里抽出手,不断搓腿揉膝盖 ,才勉强陪大家结束茶局。 第二天上午的天气还算 凑合,天冷却也风静,祠堂 里厨师挥刀切菜,门口的临 时大灶飘出肉香,帮厨的小 姑娘进进出出地抬盘摞碗。 我看着一切甚好,吹起口哨 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就去 村口迎候龙岩来的作家们了 。 午饭吃得放松,五大桌 的熟人,那个舒畅、那个痛 快,连屋瓦都快掀下来。 中午酒桌上聚集起来的 兴致,到下午就被浇灭了。 大雨阻住了大家参观古民居 的脚步,座谈会在一片叹息 中开始。文人开会不正经, 稍不留神就哄笑跑题;雨却 下得正经,是那种不依不饶 、慢工出细活的雨,下得人 失去雨过天晴的盼望。 雨伞成了稀罕物,找到 的呲起牙撑开出门,寻不着 的愤愤地踢一脚门槛,垂头 踅回继续喝茶。 我从厨房弄了一把,虽 然伞柄生锈、伞骨折断、伞 布翻卷,但它毕竟是伞呀。 饥不择食,雨不择伞,对吧 ? 我就举着这把历史悠久 的伞进入悠久历史的官厅。 官厅是吴馥轩家族的祖屋, 建于清朝康熙末年到乾隆初 年,没错,这种规模浩大的 房子是值得建几十年的。培 田几十幢古民居、古祠堂、 古书院,形成古村落,当然 包括官厅,是吴氏宗亲从清 初到清末民初,历经两百多 年艰苦创业的结果。 这时,轻轻一阵凉风掠 过,雨就小了,但下得很细 、很密,迎到脸上扑粉似的 。官厅门前的树上、草上, 都是这种轻飘的、流动的、 潮湿的雾霭。 官厅是九厅十八井中轴 对称式住宅的典型,实际上 多达11个厅堂、32个天井 和院落,房间近百,占地 6000多平方米。官厅有四 进,我收起破伞一进一进地 张望,寒雨天的原因吧,不 见游客,主人也不知去向。 我在大厅正中的吴馥轩挂像 前发了一下呆,准备换个地 方继续溜达。 从天井望上去,天空呈 灰白色,小雨点又下来了。 接着就听到雨点落在瓦片上 的声音,嘀嘀嗒嗒,响个不 停。瓦枧的落水也由点到线 ,渐渐有了哗哗的喧闹,轻 轻地,像是害羞的小女孩。 可是破伞收起来不易, 撑起来更难,必须把伞布一 个角一个角地塞进伞骨。这 么一折腾,我就不想走了, 反正培田也不止来十次八次 ,审美早己疲劳。好比我推 开窗户就能看到鼓浪屿,但 若不是外地朋友强烈要求, 我是断然不会去鼓浪屿闲逛 的。不如枯坐,盘算一下还 有谁欠我的稿费。唉,有个 人说话就好,刚才应该磨一 个作者做伴的。 我坐在一把独自发呆的 竹椅上,大院的植物尚未开 花,叶尖挂着圆圆的透明水 珠,不时无声地落向鹅卵石 。门口种碧绿的芥菜,菜叶 子好比刚刚涂了油,闪闪发 光;有的菜畦汪着一摊摊的 水,反射亮光,远远望去, 如同铺了一块块不规则的玻 璃。 向远处眺望,大路十分 凉爽,散发出湿答答的、雨 水的味道。偶尔一只麻雀飞 快地窜过,不叫也不停,闪 灵一样。世界沐浴在倾斜的 、淡灰色的雨中,静寂而无 聊。 这时,转出来一个老人 ,穿蓑衣、戴斗笠,脚下却 是时尚的雨靴。我就想,他 要是卷起裤管多好,拍张照 片发出去,肯定能赢得广泛 点赞。 他走得慢,懒得看我。 正要跨出门槛的时候,我喊 住了他:“老人家,坐一下 喽。” 他抬头看天,瞥我一眼 说:“雨不大,牵牛要紧。” 好不容易逮住一个人说 话,岂能轻易放弃?我站起 来给他让座:“雨越来越大 了,歇一会吧!” 老人没要竹椅,拉过条 凳坐下,摘下斗笠扣住膝盖 ,悠悠地说:“这算什么大 雨?真正的大雨你没见过呀 。” 我来了兴致:“培田哪一 年的雨最大?”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