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分之想

非分之想
作者: 都市放牛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非分之想
ISBN: 9787539957449

作者简介

原名韩汝忠,1969年生人,专栏作家,江苏卫视特邀情戚顾问,在全国数十家媒体开设过专栏,著有《下辈子一见钟情》、《男女内伤》、《总有一些爱情会下落不明》等。2006年创立“菜刀门”文学流派,开一代文坛邪风,专门把大家熟悉的语言揉碎了、拧弯了,对文字进行二次编码。达到错乱可乐的效果,被评论家称为自“白话文”以后的第二次汉语运动,并因此接受《鲁豫有约》专访。因情海劣迹斑斑,后专攻情感专栏,是国内唯一用自身经历舍身取义的情戚作家。对生活最新的感悟是:哥不在谈情,就在去谈情的路上。

内容简介

一条内裤波浪宽 南京的春天异常嚣张,人们蜷缩在酒吧里对酒当歌。这是我兄弟新开 的一个场子,叫乾库,傍在秦淮河这个名流身边。如你所知,秦淮河是南 京一条非常著名的河流,所以我们又把它简称“名流”。乾库开业那天, 我在酒吧里颠着一个耸人听闻的屁股蹦迪,蹦到美丽的舞美灯光师身边的 时候,我向她抛了一个媚眼,她毫不留情地一按电钮,一阵如泣如诉的干 冰立刻喷在我的屁股上,入木三分,浸湿了我的内裤。 一条内裤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内裤 在历史长河中奋不顾身的演变。据说汉代以前的女子,下面虽然一层又一 层衣服,但是从来都是不穿内裤的。《汉书·上官皇后传》说:“虽宫人 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所谓“穷裤”,便是开裆的内裤。我家美女张 大月,义正词严地说这个纯属“空穴来风”,我先以为她是嘲笑我的典故 来路不正,后来一看她邪气的笑容,我才顿悟她比我更深地领略了内裤的 精髓和秘密。 吾独爱内裤,出粪便而不染,通臭屁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贴身而不可亵玩焉。我对我个人内裤的成长史,和人生理想或者价值取 向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令我依然废寝忘食的原因是,内裤里的一些秘 密常常令我寝食难安。比如童年时代内裤潮湿的秘密是尿床,少年时代内 裤潮湿的秘密,是关于青春期的一些隐秘骚动,到了长大成人以后,内裤 竟然或多或少地承载了一些关于伦理、宗教、道德甚至文化的特殊使命。 气味恒久远,内裤永不换。年轻时我们不懂内裤,那时候我们经常 把内裤穿得气壮山河令人掩鼻,或者破绽百出不忍卒睹,让青春在纯棉 或者化纤上热情洋溢。逐渐成熟以后,我们才知道内裤上其实有很多魅力 秘密,三角平角,丁字V字,涤纶纯棉,‘都包含着各种不同的个性元素和 激情符号。等我们懂得穿一条恰当的内裤光荣凯旋,我们完全可以冷笑一 声,拎着一条困惑的皮带走街串巷:磨剪子嘞——戗菜刀。 我一直不太喜欢穿三角内裤,原因是我太胖,穿得很不舒服,跟相扑 力士把兜裆布留在硕大无比的臀缝里有得一拼。去年在我本命年的时候, 传说要穿红色的内裤才能逢凶化吉。我的女编辑朴尔敏知道我对内裤的 某种嗜好,便到裁缝店定做了两条宽松的红内裤给我,穿得我下面神清气 爽,摇曳多姿,雄赳赳气昂昂。另外一个安徽师大中文系的女孩,不远百 里来到南京,特地给我送来一条非常昂贵的英国byford的红色三角内裤。 当 时我正跟一帮哥们儿在家里鏖战八十分,人家女孩一走,这帮孙子便满脸 诡异地哄堂大笑,抽搐着要我验明正身。可惜这条内裤我至今也没穿过, 一直把它放在衣柜里得寸进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名牌不一定名正言 顺,昂贵不一定昂首挺胸。 据说现在还有不穿内裤俱乐部,我没去过,但是我尝试过不穿内裤的 感觉,总以为在悬空荡秋千,老害怕裤子掉下来似的,最终落得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不像我的某个兄弟,他的嗜好是牛仔裤里面不穿内裤, 所以经常发生一些拉链夹住毛发的尴尬,被我们称之为“拉链门事件”。 虽然他常常被弄得鼻塌嘴歪,但是从不叫苦叫累,跟掏粪劳模时传祥一 样,多年如一日,依然坚持穿着板正正的牛仔裤招摇过市,我们不得不佩 服他“有板有眼”,一时传为佳话。后来他终于坦白,原来他看到克林顿 因为一条内裤,被菜温斯基搞得走投无路,便非常害怕被女人通过内裤抓 住他的“把柄”。呀呀个呸,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内裤。 内裤一定会留下痕迹。所谓文明,是外裤里面还有一条内裤,新几 内亚的土著,用一个葫芦把小鸡鸡套起来就算是大礼服了,真是有趣得 紧。哲学家想破头,也只能看见雄性激素冲破内裤茫然四顾。回到开头的 场景,我的内裤在乾库酒吧被干冰湿透的秘密是:调情未遂。后来深夜归 巢,我家美女张大月盯着我潮湿的内裤疑惑半晌,也没发现任何不可告人 的作案痕迹,反而让她产生了深深的自责,便一个鹞子翻身把我拿下。原 来,即使没有奥妙或者汰渍,我用诚实轻轻一搓,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条 内裤掩风流。 时势造闺蜜 两天我痔疮犯了,住在医院里,由于手术,浑身多处经脉被打通,所 以想到的老友也必然与常人不同。我有一群女友,这是老友中的异类,她 们在对外介绍时,很亲切地称我为“闺蜜”。我的男性老友们经常酸溜溜 地调侃我,说如果你在南京举行闺蜜大会,估计五台山是装不下的,一定 得租下奥体。我并没有被这种昂贵而壮观的可能性吓倒,因为闺蜜们告诉 我:生当为人杰,最好做闺蜜。 关于男闺蜜的形成其实是一部辛酸史,总之历史出现了惨绝人寰的岔 子: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也一见如故,也f星惺相惜,然而他们相谈甚欢 却忘了干点什么,于是故事跑题,朝着背离人们想象的路子发展。经过多 年死缠烂打,女人决定给男人一个名分,结果就诞生了如我这样的闺蜜。 作为男闺蜜所承担的义务,除了陪吃、陪聊、陪笑,还有打不还脚、骂不 还口、买单不绝手,总之除了你幻想的那项关键义务与我无关之外,想象 力之大,概莫出外。爱不得(太熟了不好下手),恨不得(不是你的女人 下不得手),这就是新时代男闺蜜。 闺蜜带给我的幸福和摧残,都比同性老友激烈得多。我的闺蜜朴尔 敏新买房那阵,居然充满柔情地对我说:“作为闺蜜,我不能看你居无定 所,我的新房子送你一个平方,你也是产权人。”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