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能做得更好

孩子你能做得更好
作者: 王晖//郭冬贵
出版社: 春风文艺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7.16
折扣购买: 孩子你能做得更好
ISBN: 9787531338406

作者简介

郭冬贵,1955年1月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现就职于辽宁省省直机关。 王晖,1956年10月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学学士,现就职于沈阳市市直机关。

内容简介

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健康的心态,因 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处处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事事合作的 社会。分享从某种方面说也是一种能力。 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于吃“独食”,所以凡是他能够得到的东 西,都是属于自己的,占有欲十分强烈。方策也不例外。所以家 长给她买来好吃的,就尽量避免让她一人独占,注意训练她与大 家分享。平时在邻里或在亲友间,经常会看到孩子手里拿着零 食,身边的大人开玩笑地说:“宝宝给我吃点吧。”结果孩子谦让 给大人,大人却不忍心吃下,往往是象征性地做一个吃的姿态, 东西让了一圈又回到孩子的手里。我们觉得这种做法十分不妥, 因为经常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大人只是在逗自己玩,不是真的 要吃。这时所谓让孩子和大家分享,不过是一种毫无实质内容的 形式。而我们则不同,每次都毫不客气地与她分享。有时,她妈 妈还会当着她的面,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别的孩子,方策急得又哭 又闹。这时我们就及时告诉她,好东西大家都有份,不应该一个 人吃。 方策与其他的孩子相处时,我们也总是让她拿自己的玩具给 别的小朋友玩,拿自己的家里的食品给周围的小朋友吃,这时家 长就不失时机地夸奖她,强化她的这种分享行为。年龄小的孩子 通常是依据成年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 为自己应该是怎样的。特别是孩子还喜欢讨大人的欢心,如果教 他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还是能够表现得 比较大方。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带着孩子到我家来玩,那个 孩子刚好和方策同龄。当时方策正在玩一个自己十分喜欢的玩 具,那个孩子也要玩。我们让方策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方策不 愿意。我们没有强迫她,而是当着大家的面夸奖她,说她有玩具 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且在幼儿园还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 我们的夸奖中,方策几乎是含着眼泪把玩具送给小朋友玩的。我 的同学当着方策的面对我说,你家的方策真懂事。事后我们告诉 方策,自己的玩具让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儿没关系,别人既不能拿 走又不会弄坏。如果你让她玩了你的玩具,下次我们到她家,她 也会拿最好的玩具让你玩的。在这样长期不断的训练和重复中, 方策的谦让、愿意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习惯逐渐形成。小时候 的方策还曾把自己在恐龙展览会上妈妈给她买的雪狼玩具送给小 表弟,把李阿姨从香港给她带回的一对小棕熊拿出一个送给妈妈 同学的小孩。把心爱的东西送给小朋友,她自己也从中感受到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亲人对孩子的呵护 与关爱几乎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似 乎是家里的太阳,生活在独享的气氛里,要什么有什么,甚至有 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饭菜让孩子一人独吃,一家人看电视节 目,遥控器却由孩子一人把持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左右着一家的 情绪。按理说,在这种呵护与关爱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 父母养育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做出的牺牲,应当珍惜和感激父母 的含辛茹苦。但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缘故,恰恰是这些 从小衣食无忧的孩子,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在他们的眼 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坐享其成理所当然。 也许许多家长早已习惯了这种付出,不指望孩子的感恩。殊不 知,一个不懂得体谅人、不知道关心别人的孩子,今后怎么与人 交往,怎么融人社会?但问题在于,一个不懂得感恩与分享的孩 子,终归要走上一个需要分享与感恩的社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不 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不仅是一 种礼仪,更是健康的心态,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处处充满残酷 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事事合作的社会。 对孩子最早的分享启蒙,就是把实践分享体现在家庭生活的 每一个细节之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实践分享,让孩子从小养 成善待他人的习惯。在这方面,家长对人、对事所表现出来的生 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比 如,那时过年、过节单位往往要搞一些福利,我们首先想到是把 它送到父母家中让大家一起分享。那时尽管我们的收入不高,对 家庭比较困难的兄弟姐妹总是力所能及提供一些资助。再比如, 生活在居民小区,我们注意处理好邻里关系,同时从不随地乱扔 杂物,还经常打扫楼道、铲除冰雪,注意保护小区整洁的环境; 夜深人静时从不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太响,以免影响他人的休 息……这些都是家长善待他人的表现,事儿虽不大,但家长的表 现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就像播撒的种子一 样在方策那儿生根、开花、结果。 在方策妈妈的记忆中,小学阶段方策在电脑班学习_的时候, 一次去接方策正赶上天降大雨,方策告诉妈妈,有一个同学她爸 爸晚上有事,不能来接她,要求妈妈把自己的同学也带上。于是 方策妈妈不仅把方策带回了家,还把那个同学也送回了家。还是 在方策上小学时,学校每年开田径运动会,方策由于太小,无法 参加比赛为班级得分,就请妈妈为学校借来锣鼓和旗帜,因为这 样同样可以为班级加分。方策妈妈说,看来从小的培养和训练为 孩子的成长打下了基础,方策学会了关爱自己身边的同学,学会 了关心自己生活的集体。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孩子处处以自我为 中心,根本不懂得分享,对于父母的关爱和付出,也不懂得感恩,而是 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后,能会有什么成功和幸福呢? 只能自私自利、心胸狭隘。有位哲人说过:“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 面对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因为人不能独立存在于世界上, 人与人需要交往与分享。对于方策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一直很注意。实 践也证明,一我们的教育是正确的。父母们都很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孩子。 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