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笔记

我的音乐笔记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54.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我的音乐笔记
ISBN: 9787513305679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内容简介

听到鲍勃·迪伦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 我很有些兴奋。诺贝尔文学评奖,有时候像体育比赛 ,总给人一些意外。如果都在意料之中,也确实没什 么意思。这个奖给鲍勃·迪伦比给村上春树要更热闹 ,起码让我兴奋。 一脸褶子的鲍勃·迪伦,已经获奖无数,但诺贝 尔文学奖,却是破天荒第一次给了一位摇滚歌手。起 码,让我们对于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应该有一个新的 认识。没有文学的介入,好音乐难以诞生;同样,没 有音乐更早对于文学的启迪,文学不会出现复调和多 声部。世界上摇滚歌手多如过江之鲫,鲍勃·迪伦绝 无仅有,不仅在于颁奖词说的“诗意的表达”,而在 于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便和美国的历史融合一起,和 人民的心声合辙押韵。半个多世纪,抱着一把木吉他 ,唱着沙哑粗糙的民谣。他就像是上帝专门为时代而 创造的歌手一样,敏锐地感知着时代的每一根神经。 面对生活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他都用他嘶哑的嗓音唱 出了对于这个世界理性批判的态度和情怀。 1961年,他唱出了《答案在风中飘》和《大雨将 至》,那是民权和反战的战歌。 1962年,他唱出了《战争的主人》,那是针对古 巴的导弹基地和核裁军的正义的发言。 1963年,他唱出了《上帝在我们这一边》,那是 一首反战的圣歌。 1965年,他唱出了《像滚石一样》,那是在动荡 的年代里漂泊无根、无家可归的一代人的命名…… 他以那样简朴疏朗又易学易唱的旋律、意象明朗 且入木三分的歌词、沙哑深沉而强烈愤恨的情绪,站 在时代领头羊的位置上,充当着人民的代言人的角色 。听他那时的歌,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的《黄 河大合唱》,他就像是站在那浩浩大合唱前面的慷慨 激昂的领唱和领颂。 在《答案在风中飘》中,有这样两句歌词,我一 直忘不了。一句是“炮弹要飞多少次战争才能永远被 禁止”,一句是“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 哭泣”。前者,是他对战争的愤怒;后者,是他对人 与人之间隔膜的质询。多少年过去了,战争依然没有 被禁止,隔膜也没有减少。鲍勃·迪伦不是要给我们 红头文件一般的答案,而是如刺一样刺痛我们越来越 麻木而自私的神经。 鲍勃·迪伦不仅唱这样宏大主题的歌曲,也唱震 颤人心的小曲。他唱过一首叫作《他是我的一个朋友 》的歌,是从芝加哥的街上一个叫作艾瓦拉·格雷的 瞎子歌手那里学来的,他只是稍稍进行了改编。那是 一首原名叫作《矮子乔治》,流行于美国南方监狱里 的歌。这首歌是为了纪念黑人乔治的,乔治仅仅因为 偷了70美金就被抓进监狱,在监狱里,他写了许多针 对时弊的书信,惹恼了当局,竟被看守活活打死。鲍 勃·迪伦愤怒而深情地把这首歌唱出了新的意义,他 曾经一次以简单的木吉他伴奏清唱这首歌,还有一次 用女声合唱做背景重新演绎,两次唱得都那样情深意 长、感人肺腑。他是以深切的同情和呼喊民主自由和 平的姿态,抨击着弥漫在这个世界上种种强权、种族 歧视以及贫富不均所造成的黑暗和腐朽。 鲍勃·迪伦的歌,不仅有骨头,还有血肉;不仅 有灵魂,还有皮肤;不仅是天上闪亮的星,还是地上 萋萋的草。坚持半个多世纪这样唱歌并且唱着这样的 歌的鲍勃·迪伦,值得尊敬。 半个多世纪呀,时间是雕塑师,能够把人雕塑得 面目皆非,坚持初心,谈何容易。想想我们自己,半 个多世纪以来,残酷的政治运动如今已经被体育运动 所取代,疯狂的球迷已经替代了当年对政治运动的迷 恋,手机微信更是替代了当年的日记、情书里的悄悄 话和大字报墨汁淋漓的揭发。饥饿是少数人的专利, “三高”已经让减肥成了世界性的流行趋势。为了一 个信仰、一个理想而献身,成了愚蠢和傻帽儿的代名 词,唯利是图已经不再羞怯,笑贫不笑娼已经深入人 心,绝对不再相信经过了岁月的磨洗蚌壳里会含有珍 珠,而是早就心急气躁地打开蚌壳,就着进口的红酒 吃里面的蚌肉了。实用主义和犬儒主义发霉的青苔爬 满我们的周围,而我们自己却以为那是环绕的绿围巾 ,我们跌入了烂泥塘却以为那是舒服的席梦思软床, 就实在是见多不怪了。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鲍勃·迪伦,尽管他已经 改用电吉他,不可能再像滚石一样重返61号公路了。 毕竟还有一个鲍勃·迪伦,还在向我们唱着苦苦寻找 着人生和世界很多答案的歌。如今,谁还能陪一个老 炮儿玩?诺贝尔文学奖想起了他,愿意和他一起玩。 即使算不上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总是一件有意思的 事。 P33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