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育儿保健百科/保健百科丛书

孕产育儿保健百科/保健百科丛书
作者: 郎延梅//金英顺//全贞雪
出版社: 延边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74
折扣购买: 孕产育儿保健百科/保健百科丛书
ISBN: 97875634263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反复流产应检查 在经历反复流产后,夫妇双方应认真查找一下原因,并且有必要去医 院做一下系统检查,并配合医生做好有关的家族史及环境因素调查,以找 出流产原因并对症治疗。一般来说,应做下列检查: (1)全身性疾病检查。甲状腺病、糖尿病、贫血、慢性肾炎、高血压、 心力衰竭等疾病,均可导致孕妇流产。 (2)染色体检查。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和自发性 流产的重要原因。 (3)妇科检查。子宫有无畸形,如双子宫、单角子宫等,均可影响早期 胚胎植入发生流产;有无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卵巢功能测定, 如阴道涂片测定激素水平,测定基础体温。 (4)男方精液常规检查。 (5)血型检查。查夫妇双方血型。 (6)周围环境因素调查。药物接触、环境污染及病毒感染,均可造成流 产。放射线引起流产的敏感期在月经之前或紧接其后。 流产原因已查明的,须遵医嘱治疗;流产原因不明的,可在月经稍有 延期、基础体温不降、疑有妊娠可能时,停止性生活,卧床休息,补充维 生素E、C、B,这样可提高胎儿存活率。 早期流产不要盲目保胎 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的流产称为早期流产。孕妇在出现阴道流血、腹 痛等流产先兆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弄清流产发生的原因,不应盲目“ 保胎”。一些原因不明的自发性流产,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重要的自然生殖 选择,优胜劣汰的自我保护。妊娠早期流产特别是妊娠8周内的流产中,有 80%是胚胎发育不正常引起,而人体生殖机能对于发育不正常的胚胎,又具 有一种自然排斥反应,因而出现流产,即使少数异常胚胎得以在母体内继 续存活下去,其发育也将很不顺利,常常不是发生死胎就是生出畸形胎儿 或有染色体病的后代。因此,为了能够优生优育。 盲目保胎无疑是有害的。对大多数有流产反应的妊娠应及早终止;对 少数确实由外因素(如跌打损伤、感染疾病、药物影响等)或孕妇机体内在 原因(如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情绪因素等)引起的流产,应由医生详细检 查后,根据孕妇及其丈夫的健康疾病情况,全面衡量利弊,然后决定是否 保胎。 检查血红蛋白的时间 血红蛋白对人体非常重要,红细胞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主要就是 通过它实现的。 血红蛋白由铁和蛋白结合而成,是红细胞重要组成部分。孕期血容量 约增加50%,红细胞约增加30%,血液相对稀释,称之为“生理性贫血”, 即以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以下为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血红蛋白低 于110影升为贫血,而我国孕妇半数以上有贫血,这是值得重视的。 血红蛋白产前检查应每1~2个月复查一次。妊娠后半期除了膳食供给 蛋白和铁,还需要补充铁剂,以防贫血。对贫血孕妇要积极治疗。 要检查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由胎儿肝脏及卵巢囊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只在胎儿期出 现,分娩以后,含量逐渐降低,至消灭不见,成人体内就不存在甲胎蛋白 。随妊娠周数的逐渐增加,从妊娠12周,孕妇的血中也逐渐出现一定水平 的甲胎蛋白。 从受孕的第29天,胚胎的肝脏即合成甲胎蛋白。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 量,较胎儿体液中的低。妊娠13~16周,羊水内的甲胎蛋白可达2000~ 3000毫微克/毫升,此后即急速下降,足月胎儿羊水中甲胎蛋白在20~30毫 微克/毫升。 血液中的甲胎蛋白一般在妊娠16周时可测出,32周达高峰,为300— 400毫微克/毫升,以后逐渐下降。但甲胎蛋白含量因人而异,且差别很大 。 当胎儿发生先天异常,如无脑儿、开放性脊柱裂、内脏外翻等,胎儿 体内的甲胎蛋白溢人羊水,使羊水中的甲胎蛋白增多,所以进人母血中的 甲胎蛋白也增多,因此甲胎蛋白可以作为胎儿某些先天畸形的筛查诊断之 用。 测定有关凝血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血细胞,有止血和凝血功能。当血管损伤时, 血小板迅速黏着、聚集在破伤处,并释放促凝血物质,与血液中其他凝血 因子共同作用形成血块,达到止血目的。当血小板减少或小血管功能不正 常时,出血就不易自行中止。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如严重肝炎使凝血因 子生成障碍,羊水栓塞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都可引起不凝的出血,这通常 都会给孕产妇造成生命威胁。 妊娠合并血液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 血病等,会出现出血、凝血时间延长和血小板减少,而且大多有皮肤、黏 膜出血和贫血症状,如不警惕,容易误认为缺铁性贫血或维生素C缺乏而延 误诊治。产前常规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有助于发现凝血障碍, 及早进行处理。P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