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译文名著文库

动物农场/译文名著文库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译者:荣如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10.00
折扣价: 6.68
折扣购买: 动物农场/译文名著文库
ISBN: 9787532741854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作家。190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学习。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并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为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而参战,不幸负伤。1939年,二战爆发,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乔治·奥威尔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农场》。1949年,他的代表作《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1950年,乔治·奥威尔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内容简介

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过夜前倒是把鸡合一一上了锁,可实在因为酒 喝得太多,还有好些旁门小洞却忘了关上。他打着趔趄走过院子,手里提 的一盏灯的环状光影也跟着晃来荡去。一进后门,赶紧甩腿踢掉脚上的靴 子,先从洗碗间的啤酒桶里汲取了这天的最后一杯,然后往琼斯太太已经 在那儿打呼噜的床上走去。 卧室里的灯光刚—熄灭,一阵轻微的响动顿时席卷农场里所有的圈棚 厩合。日间就已有所传闻,说是老少校——也就是那头曾经获奖的公猪一 头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想要讲给别的动物听听。此前已经约定,但等 拿得稳琼斯先生不会来搅局了,所有的动物马上到大谷仓集合。老少校(大 伙一直都这么叫他,虽然昔年他参展时的报名是维林敦帅哥)在农场里真可 谓德高望重,每一只动物都不惜少睡个把小时,十分乐意来听听他要讲些 什么。 大谷仓的一端有个稍显隆起的平台,少校已然给安置在那儿铺了干草 的一张床上,从梁上挂下来的一盏灯就在他上边,挺舒坦。他有一十二岁 了,近来颇有些发福,但他仍不失为一头相貌堂堂的猪,俨然一位睿智的 忠厚长者,尽管事实上他的犬牙始终没有长出来。过不多久,其余的动物 也开始陆续到场,并按各自不同的习惯安顿停当。最先来的是三条狗,分 别叫做蓝铃铛、杰茜和钳爪;接着到的几头猪当即在平台前安营扎寨。一 些个母鸡栖留在窗台上;有几只鸽子扑棱棱飞上了椽子;牛羊们在猪后面 趴下来,开始倒嚼。两匹拉套干重活的马,一匹叫拳击手,一匹叫紫苜蓿 ,是齐头并进一起来的。他俩走得非常慢,毛茸茸的大蹄子踩到地上时十 分小心翼翼,生怕干草里会藏着什么小动物似的。紫苜蓿是一匹母性洋溢 的壮实雌马,现在步入其中年期,在生育过四胎之后,她再也没能重塑自 己昔日的体态风韵。拳击手则是个庞然大物,几乎有六英尺高,论力气顶 得上寻常的马两匹合起来那么大。顺着他鼻梁长就白白的一道毛色,使他 的相貌总有那么点儿傻里傻气,而他的智能也确实算不上出类拔萃,不过 凭着其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惊天动地的干劲,他还是到处赢得大家的尊敬。 继两匹拉套马之后到达的是白山羊慕莉尔和驴子本杰明。后者在农场里算 得上最资深的动物,脾气也是最坏的。他难得说话,一旦开口通常会发表 一些冷嘲热讽的怪论,例如他会说匕帝赐给他尾巴以便驱赶苍蝇,然而他 宁愿尾巴和苍蝇都不要。在农场的动物中,惟独他从来不笑。倘若被问到 这是为什么,他会说他看不出来有什么值得一笑。不过,他对拳击手倒是 佩服得五体投地,尽管并不公开承认这一点;他俩每每一块儿到果园后面 的一小块牧地去共度星期天,互相紧挨着吃草,可就是从不搭话。 现在言归正传,拳击手和紫苜蓿两匹马刚趴下来,便有一窝子失去了 母亲的小鸭有气无力地细声叫着鱼贯而入,一边左顾右盼,想找一块他们 不至于被踩踏的地方。紫苜蓿用她一条巨大的前腿权当一堵墙,把小鸭子 围拢来,于是他们就在这围子里边安身,并且迅即睡着了。临到最后时分 ,给琼斯先生拉双轮轻便车的莫丽,那匹长得挺俊、却相当愚蠢的白母马 ,才故作娇媚状扭摆着腰肢进来,嘴里还嚼着一块方糖。她找了块比较靠 前的地儿,开始甩她的白色鬃毛卖俏,指望吸引大家注意扎在那上面的红 缎带。末了一个来到的是一只猫,她照例环视四周,先看看哪儿最暖和, 最后生生地从拳击手和紫苜蓿之间挤了进去;少校讲话时她从头至尾一直 在那里发出轻微的呜噜声表示心满意足,少校说些什么她连一句也没在听 。 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已到齐,只除了摩西一那是一只驯化了的乌鸦,在 后门背后的横木架上睡觉。少校见大伙都已安顿到位,正打点起精神来等 他发言,便清了一下自己的嗓子,开始说: “同志们,你们已经听说昨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但是,关于那个梦 我待会儿再谈。我有别的事儿要先说。同志们,我恐怕没有好多个月跟你 们在一起了,在我去世之前,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我所获得的智慧传给你 们。我这辈子活得够长的了,当我独自躺在圈里的时候,曾有很多时间静 心思考,我认为自己可以说:我懂得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且懂得不比如今 活着的任何动物差。我想要对你们讲的就是这档子事儿。 “那么,同志们,我们过的究竟是什么日子呢?我们还是实话实说吧: 我们的生命是悲惨的,劳苦的,和短促的。我们生了下来,供给我们的食 物仅仅够维持我们的躯体里始终有一口气,我们当中那些能活下来的,就 被强迫干活,直到筋疲力尽;一旦我们的使用价值到了尽头,我们立马就 会遭到骇人听闻的残酷杀戮。在英格兰,动物只要满了一岁,便再也不知 道什么叫做快乐或休闲。在英格兰,动物是没有自由的。动物的一生只有 受苦受难受奴役的份儿。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那么这会不会纯粹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呢?莫非由于我们这儿地穷土薄 ,没法让在此居住的生灵过上体面的生活呢?不,同志们,一千个不,一万 个不!英格兰的土壤是肥沃的,气候是适宜的,哪怕需要养活的生灵数量远 远大于如今在此居住的动物总数,也有能力为他们提供丰饶富足的食物。 单单我们这一个农场就养得起十二匹马、二十条牛、几百只羊,并且能让 他们全都活得既舒服又有尊严一那简直是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可我们又 为什么总是活得这样窝窝囊囊、可怜巴巴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劳动成果几乎 全部被人类从我们身边偷走了。同志们,这就是我们所有问题的答案。它 可以归结为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一人。人是我们仅有的真正仇敌。只要把人 赶下台,造成食不果腹和过度劳累的根本原因便可永远铲除。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