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作者: 白落梅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ISBN: 9787540474102

作者简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文字清淡。其散文在***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等。

内容简介

探寻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总是会在茫然失措 之时,这样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是为了各自的使命优 游于人间,是为了某种不可言说的信仰,又或者仅仅 只是为了一种简单的存在?人生步步皆是局,这设局 的人究竟是谁,你我都无从知晓。我们总是从这个热 闹的舞场转至那个寂寞的戏台,演来演去,无非一个 你,无非一个我。在湛湛的光阴下,说几句阴晴圆缺 的话,品一盏浓淡冷暖的茶。 这人间,*风尘、*苍茫、也*无情,明明给了 我们栖身的角落,心却无处安放。可我们还是一厢情 愿地在尘世辗转,山一程,水一程,背着行囊要去远 方,为了心中的梦想。众生万象,情怀不同,人生际 遇不同,神往的地方也不同。有人痴迷江南水岸、冷 月梅花的清越,有人贪恋大漠风沙、萧萧易水的苍凉 。有人喜欢在老屋的窗檐下做一场潮湿的梦,有人却 愿意背井离乡,去探寻古老荒原埋藏的因果故事。 听《故乡的原风景》,一首由*本宗次郎创作的 曲子,淡淡清扬的笛音,是来自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 。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华如水的晚上,森林的小 木屋里,一盏昏黄的油灯下,那位忧伤的男子吹着陶 笛,倾诉着对故乡遥不可及的思念。陶笛声萦绕的夜 晚,让听者为这天籁之音沉醉,不由自主地感叹自然 万物、山川*木的美妙与永恒。故乡的记忆,就这样 在婉转动听的曲子里,一点一点地复苏。不知道城南 小院里晾衣竿上的花布衫是否还在?不知道沱江边那 摆渡的艄公是否*添风霜?不知道江南小巷那位叫卖 玉兰花的阿婆是否健康平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有从小生长的故乡 ,也有心灵的故乡。真实的故土,许是山青水碧、石 桥烟柳、木屋安宁。内心的家园,许是黄尘古道、雪 域高原、长风浩荡。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可为了心 中不平凡的梦想,却甘愿做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潇 洒地与故乡挥别,去叩醒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那些 沉默了千年的文化。 **,那个离天很近,离梦很远的地方,这些年 ,多少人为了这方神性的土地,一路风尘踏上漫漫征 程。曾几何时,这广袤的荒原,成了无数游子魂思神 往的故乡。许多人对这遥远的天边都倍感陌生,甚至 一无所知,却依旧一往情深地将灵魂投宿于此。一定 有些什么,让我们如此痴迷不已,也许是藏地隐埋的 神奇秘密,是飘摇经幡昭示的轮回,是来自远古文明 的咒语。 有些人不辞万里赶赴至此,只为了舀一罐青海湖 的圣水,只为了看一眼布达拉宫的*落,只为了叠合 文成公主走过的脚印,只为了朗读一首仓央嘉措的情 诗,也为了目睹一次牧民赶着马匹、牛羊从一个*场 迁徙到另一个*场,将一段故事延续到另一段故事里 。又或是观望一次天葬,看着秃鹫将尸体啄食得干干 净净,一具躯体转瞬即消,连一件青衫也带不走。秃 鹫是神鸟,它教我们学会放下,它告诉我们,这世间 有这样一种神性而美丽的死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此生成佛,是为了超度众生苦难。 一路上,看到藏民穿着简陋的衣衫跪地匍匐前行 ,眼神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他们选择以这种虔诚 的方式走完漫漫征途,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寻找如 梦的前生。所有打他们身边走过的人,都会感动得泪 流满面,亦想为他们承担些什么,却是那么无能为力 。这么多的人,都是为了朝觐生命,去布达拉宫,接 **圣洁的洗礼。那一片湛蓝的天空,有苍鹰展翅飞 过,惊散的流云,触手可及。 追逐一个梦,或许只需要三年五载,寻找一个人 ,到底要耗费多久的光阴?雪山安静地偎依在高原, 圣湖倒映洁白的群峰。在这里,有格桑开花,芨芨* 在风中摇摆,在这里,我们的爱是如此简单,只为了 邂逅一双藏羚羊的眼睛。岁月*迭,朝代易主,多少 风云霸业,都在历史长河里无声淹没,可以让我们记 住的人和事寥若晨星。而这片土地,永远这样不惊不 扰,多少人想要撩开薄雾下那层神秘的面纱,却发觉 原来这看似贫瘠的地方竟是这般富饶。任凭岁月扬鞭 抽打年华,世事早已面目全非,而这里的一*一木、 一尘一沙都毫发无损。P2-4


白落梅用世间ZUI洁净、ZUI美丽的语言――《在ZUI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将仓央嘉措的生平与他的诗歌**地结合在一起,讲述一个真实而又深情的仓央嘉措。作者白落梅**对内容进行全面修订,新增20000字全新内容,收录作者新序,附赠特制海报及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