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红(乡村振兴中一百个红军后代的故事)

杜鹃红(乡村振兴中一百个红军后代的故事)
作者: 尹红芳|责编:孙世燕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44
折扣购买: 杜鹃红(乡村振兴中一百个红军后代的故事)
ISBN: 9787559668479

作者简介

尹红芳,湖南耒阳人。曾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担任记者、编辑部主任,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杂志担任记者、编辑。现任某中央媒体驻湘记者。擅长撰写人物通讯,发表作品百余万字。

内容简介

华屋的十七棵松 我对瑞金的了解,是从 听闻有关“十七棵松”的故事 开始的。这十七棵松,因为 这个感人的故事,早已深深 印刻在我的心中,虽未见, 但触动已深。 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我跟随瑞金市红色文化传 承协会发起人之一杨青山同 志走进华屋,走上华屋后的 蛤蟆岭。 松涛阵阵,心潮翻涌。 蓦然间,一块石碑和一 棵挂着铭牌的松树映入眼帘 。只见石碑上写着:华崇煌 ,男,1908年出生,红一 军团战士,1932年参加红 军,1934年随部队长征, 长征途中牺牲。 我随即了然:这就是我 所探寻的“十七棵松”中的一 棵了。 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 蛤蟆岭上这十七棵树前立碑 、树身挂有铭牌的苍松,寄 托着十七位华屋先烈的英魂 。 华屋是一个典型的客家 村落,以华为姓,围屋而居 ,所以被称为华屋。华屋人 有一个习俗,亲人百年,其 家人便会在墓地两旁种上一 些松树或柏树,寓意着哀思 不绝、后福绵延。或许,松 树在华屋人心中是永恒的象 征。 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 石调集大量兵力对中央苏区 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由于反“围剿”带来的兵力不 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多次开展“扩红”运 动,动员苏区的青壮年参军 参战。据曾担任华屋村负责 人的杨青山同志介绍:从 1930年到1934年,当时仅 有43户人家的华屋,先后有 17位青壮年加入了红军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