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作者: [英]T. C.斯莫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5.00
折扣价: 78.72
折扣购买: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ISBN: 9787100242547

作者简介

T.C.斯莫特(Thomas Christopher Smout),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英国环境史研究奠基人、经济史与社会史学家、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士、英国科学院院士、苏格兰艺术学会会士,曾荣获大英帝国勋章,同时任苏格兰皇室史官。于1959—1991年先后任教于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和思克莱德大学。著有《英苏联合前夕的英格兰贸易(1660—1707)》《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环境史探索文选》《苏格兰本土林地史(1500—1920)》(合著)等,其中《自然之争》为其重要代表作。 考舸,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攻环境史及英国史,曾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并在环境史领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译有《战争回忆录》等。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东亚环境史协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近现代史和环境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环境史研究叙论》等,译有《语境中的洛克》《火之简史》《什么是环境史》《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英格兰景观的形成》《荒原:一部文化史》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致中国读者 我很荣幸能出版中文版的《自然之争》。然而,你可能会想,一个远离中国数千英里的岛屿的环境史与你的兴趣和关注有多大关系。这里涉及同样的现代化力量是如何影响两国的生态这一问题。人们都会有一种相同的感觉,即自然既是用来利用的,也是用来享受的。像英国一样,中国也有森林,它砍伐了大部分,然后重新种植了一些,就像英国一样。虽然与英国相比,中国对土地和河流的利用力度往往要大得多,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水资源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中国拥有广袤的高地,但它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被滥用和改变。在英国和中国,人们对如何利用农村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换句话说,考察英国的环境史就是考察这个岛屿的环境史如何与东亚的环境史进行比较和对比,并得出适当的结论。我希望你喜欢这本书,并从中得到启发。 利用与怡情 我们存活于自然世界并从中汲取快乐。由于我们世代以来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同,人们对环境的态度也因时间及地点的差异而不同,但这种态度总能被“利用”与“怡情”这组词语恰如其分地概括。确切而言,这始自西方公元前1世纪贺拉斯用这组词语描述自家花园时。而现今,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对自然的利用已过分集中,以致此举不仅威胁到我们的欢愉,还有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从历史上看,环境危机或许不是首次爆发,但我们(人类)却是首次威胁到了全球生态,并非只在地方范围内影响了部分人口及生物。然而,这并非说我们注定无法解决当下的环境危机,也不是说将来会面对更加严重的危机,而是说我们最终的胜利还远未到来。 本书将研究地域重点置于不列颠北域,并将研究时段置于最近的四百年里,继而在选定的时空剧场中,考察利用与怡情这组矛盾如何产生。数世纪以来,科学及工业化已极大改变了我们同自然的关系,以致在第二个千禧年即将结束时,我们甚至开始思忖末日降临的可能性;而这种思考并非基于神圣的末日审判,犹如我们先祖在1600年以前所想的那样,而是基于人类愚蠢的终极行动。 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变 一部超越政治边界的环境史经典 。自现代以来,利用与怡情的冲突极为强烈,一方眼中的图腾恰是另一方眼中的害虫。而这组矛盾的自然观并非在今天才出现并成为当前环境争议的主要话题。近代以来,由于人们的利用过于强烈,使怡情乃至人类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过去400年间的环境保护与发展、景观与林业都是“自然之争”的具体表现。本书作者通过考察森林、土壤、山丘、水域和乡村五大主题向读者展示如何在复杂历史背景下审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以及自然的能动性,并引领我们思考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如何实现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