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明天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10
折扣购买: 心弦第一声/大语文
ISBN: 9787533288310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大王书》、《我的儿子皮卡》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14卷)。 《红瓦》、《*房子》、《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德、*、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四十馀种,其中有**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奖*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每当遥望大川的流水,不禁想起邓南遮的心情, 他对意大利水都威尼斯的风光,倾注了满腔热情:在 教堂的晚钟和天鹅的啼声里,威尼斯沐浴着夕阳,露 台上盛开的玫瑰和百合,在水光月影之下,显得苍白 而清幽,宛如黑色柩车的公渡拉游艇,从一个桥头驶 向另一个桥头,犹如驶入了梦境。于我这仿佛是一个 新发现,引起深切的共鸣。 *大川之水抚育的沿岸街区,对我来说,都是难 以忘怀、倍感亲切的。从吾妻桥的下流数去,有驹形 、并木、藏前、代地、柳桥,以及多田的药师寺前、 梅堀,直到横网的岸边,这些地方,无一不令我留恋 。人走到那里,耳中想必会听到大川之水汨汨南去的 细响。那亲切的水声,从阳光普照的一幢幢仓房的白 墙之间传来,从光线幽暗的木格子门的房屋之间传来 ,或从那银芽初萌的柳树与洋槐的林荫之间传来。绿 水悠悠、波光粼粼的大川,好似一块打磨平滑的玻璃 板。哦,好亲切的水声啊!你像在絮絮低语,又好似 撒泼使性儿。河水绿得像榨出的*汁,不分昼夜,冲 洗着**的石堤。班女也罢,业平也罢,武藏野的往 昔我并不清楚,但远自江户时期净琉璃的众多作者, 近至河竹默阿弥辈,在他们的风俗戏里,为了着力营 造杀人场面的气氛,配合浅*寺钟声的常用的道具, 就是大川那凄凉的水声。十六夜与清心双双投河的时 候,源之丞对女乞丐阿古与一见钟情的时候,或是补 锅匠松五郎挑着担子走过两国桥的时候,大川之水如 同**一样,在客栈前的渡口,在岸边的青芦和小舟 的舷旁,源源流过,喃喃细语。 尤其是,听水声*有情味的地方,恐个白莫过于 在渡船上了。倘若我没有记错,从吾妻桥到新大桥之 间,原有五个渡口。其中,驹形、富士见和安宅三个 渡口,不知何时,已相继荒废了。如今只剩下从一桥 到浜町、从御藏桥到须贺町这两个渡口还同往昔一样 ,保留了下来。同我儿时相比,河流业已改道,原先 芦荻繁茂的点点沙洲,已消失殆尽,不留一点踪迹。 唯有这两个渡口,依样的浅底小舟,依样的船头上站 着老渡工,每*不知要横渡几次这一川绿水。水绿得 像岸边的柳叶,我时常无事也去乘乘这渡船。随着水 波的**,恍如置身摇篮里那么惬意。特别是天时愈 晚,愈能深味到船上那种寂寥与慰藉的情致。低低的 船舷外,便是柔滑的绿水,如青铜一般泛出凝重的光 。宽阔的河面,一览无余,直到新大桥远远横在前面 ,好像要拦住去处。暮色中,**人家是一色的灰蒙 蒙,只有映在纸拉门上的昏昏灯火,在雾霭中浮现。 涨潮时分,难得有一两只大舢板,半挂着灰不溜秋的 风帆,溯流而上,而且船上悄无声息,连有无舵工都 不清楚。面对这静静的船帆,嗅着绿波缓流的水味, 我总是无言以对。那种感触,就像读霍夫曼斯塔尔的 《往事》诗一样,有种无可名状的凄凉寂寞。尤其是 我不能不觉察,自家心中情绪之流的低吟浅唱,已与 雾霭之下悠悠大川之水交相共鸣,合成一个旋律。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