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天下美食(精)
ISBN: 9787544771368
丁帆,当代**学者。1952年5月出生于苏州。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1979年以来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有《中国乡土小说史》等著作三十余种。
天下红烧肉 吃遍天下的红烧肉,还是自己烧的*合口味。 在全国各地,除了个别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地外, 猪肉有各种各样的烧法,但是*家常,也是**青睐 的做法当属红烧肉了。当然,各地的红烧肉有各地的 做法,也有其所谓的秘籍,浙人以东坡肉引以为豪; 上海的本帮菜里的蜜汁红烧肉则以甜腻为傲;而许多 云贵川地区的人则以瓦罐红烧肉为特色……但是,国 宴上的红烧肉却是采用淮扬帮的厨师烧制的,这也并 不奇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将淮扬菜定为国宴菜 谱,谁让**周恩来是淮安人呢,据有一种版本考证 ,开国大典宴席上的菜单中就有红烧肉,不管有无此 菜,在中国,无论是豪宴还是普通的家宴,这道菜几 乎就成为了中国人默认的“国菜”。 因为年轻时客居扬州十几年,又混迹于一帮烹饪 系的厨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之中,当然会在耳 濡目染之中了解一些烹调理论,并掌握一些烹饪技艺 。作为世间人人会做,家家常吃,也是*为普通的红 烧肉,看似容易,但是要做成人见人爱,口舌生津, 欲罢不能的好吃的红烧肉,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艺 *作过程。生活了大半辈子,几乎吃遍了全国各地的 红烧肉,总结下来,即便是江苏各个县市的红烧肉, 却也是有所差异的。 苏南地区苏州无锡的红烧肉倒也是很入味的,可 是他们在烧制方法上基本是与上海的本帮菜一致,糖 色太重,甜腻有余,回味层次不足,原因就是味道全 都被甜味盖住了,就是这甜蜜蜜的重口味阻碍了它在 全国的推广面,因为北方的食客往往*忌讳的是在肉 里放糖,我曾经见过一个山东大汉在吃无锡小笼汤包 时因为太甜腻而呕吐不止的情状,所以,苏北淮扬帮 咸甜适中的做法就会得到大多数国人的喜爱。上个世 纪的80年代初,我曾经在苏北的高邮县委招待所(那 时没有宾馆,*高规格的接待就是县市里的招待所, 而且冠名市委或县委的头衔,足以证明其浓重的官方 色彩)吃过红烧肉,那个地方正是汪曾祺的家乡,其 拿手的看家菜是雪花豆*和炒虎头鲨鱼片,王干和费 振钟带我吃过不知多少次,真的是百吃不厌。但是其 红烧肉烧的却是一般般,也许是那两道*活的菜肴把 红烧肉的味道盖掉了,记忆的闸门就屏蔽了那碗不起 眼的红烧肉了。倒是三泰地区的泰县(姜堰)招待所 里的红烧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至今还仍然是流传在 当地各大宾馆的一道看家菜:这道菜都是用特大号的 海碗盛装,其肉块硕大,几乎与东坡肉同,肉色遍体 通红鲜亮,大块的葱姜尚裹挟其中,立马就给人一种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口舌**,不过那个时代其选 择的并非是五花肉,应该是槽头下方的那种现在称之 为的一号雪花肉吧,带皮带膘,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 ,肉质酥烂,其特点就在于瘦肉嫩而不柴,肥而不腻 ,入口的口感极好,那个时代我才真正顿悟出了“大 快朵颐”成语的含义,用此红烧肉块下酒,那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