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
作者: 徐国琦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
ISBN: 9787220108174

作者简介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历史学特聘讲座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史和共有历史研究,目前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代表著作有:《中国与大战》(China and the Great War)、《一战中的华工》(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in the Great War)、《亚洲与一战》(Asia and the Great War: a Shared History)、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目前正为哈佛大学出版社撰写《何为中国》(Idea of China)一书。

内容简介

中国幼童在美国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童的最佳落脚点。这是一座富裕的城市,是美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它有优良的公共教育体系,这里的人积极进取、头脑开明,对中国人很友善。哈特福德当时是美国学人的心仪之地,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离它不远。很多有影响的美国人选择住在哈特福德,其中就有马克?吐温,他称哈特福德是“我所见过的建筑最美、最漂亮的城市”。 当征求“有文明教养”的家庭接待中国留学生的消息公布之后,反响巨大。在首批三十名学童1872年来到这里之前,康涅狄格州教育委员会主席波得赛?诺斯罗普(Birdsey G. Northrop)就已经收到了七十一个家庭的来信,表示愿意接收中国学童住在他们家里。这个规模甚至能够满足一百四十二名而不仅仅是三十名学童的住宿需要。10月下旬,诺斯罗普再次发出通知,为下一年将要到来的四十名中国学童征求接待家庭,又有将近一百五十个代表着“最优秀的基督教文明的家庭”表示有兴趣。尽管中方对接待家庭的付出给予了足够的资金补偿,但是在这些愿意接待中国学生的美国家庭中,有种真诚的愿望要参与到这个“担负着中国未来之前途的实验”中来。这些中国学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被作为寄宿生来看待”。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直接接触使双方都既兴奋又紧强。一名留美幼童后来回忆,从旧金山出发之后,火车上来了土匪。他无意中听到带队的一名中国教师“乞求所有的神灵来保佑他”。他聪明地打趣道:“美国文明的一个内涵就这样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烙印。”学童们有时候会引来不礼貌的好奇,令人不快。一名学童回忆道:“我们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人的家中,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件令人发笑的事情。我们穿着全套的中式服装,后面留着辫子,脚上穿着缎子鞋,前面光头,身上是丝绸长袍,宽大的上衣,里面是亚麻布的衬衣。”有一次,四名学童在吃晚餐,当地一名女子来到他们的接待者家中,对学童们的辫子惊讶不已。这位女士实在太好奇了,开始摸他们的辫子,还翻来覆去摆弄着仔细看。学童的接待家庭感到非常尴尬,不得不请她离开。 ★ 当中国人与美国人踏上危险的旅程,这样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指南。 ★ “共有历史”三部曲中文版首次登场,开辟国际关系研究的新疆域,重新定义国际史领域的关键面向。众多中外学者交口称赞。 ★ 六个细节丰富的个案,两百年的中美关系史。 ★ 清朝向欧美派出的第一位官方使者,是美国外交官蒲安臣(Anson Burlington)。 ★ 留美幼童计划半途终止,李鸿章和容闳互相埋怨。幼童回国,成为国家现代转型中的重要力量。 ★ 十九世纪末,美国排华风潮盛行,哈佛大学反而请籍籍无名的戈鲲化去教授中文。 ★ 美国学者古德诺担任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在陌生的政治文化中进退两难。 ★ 五四运动要打到“孔家店”,胡适却从美国请来了“西方孔子”约翰?杜威。 ★ 来自底层的乒乓球交流,庄则栋一次主动的握手,搭起了中国与美国建交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