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84
折扣购买: 季羡林谈国学
ISBN: 9787559677006
季羡林(1911.8.6-2009.7.11),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等。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桂冠。
《国学,在燕园又悄然 兴起》一文,在国内外一部 分人中引起了轰动。据我个 人看到的国内一些报纸和香 港的报纸,据我收到的一些 读者来信看,读者们是热诚 赞成文章的精神的。 想要具体的例证,那可 以说是俯拾即是。前不久, 我曾就东方文化和国学作过 一次报告。一位青年同志写 了一篇“侧记”,叙述这一次 报告的情况。读者如有兴趣 ,可以参阅。我因为是当事 人,有独特的感触,所以不 避哕唆之嫌,在这里对那天 的情况再讲上几句。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晚 间,天气已颇有寒意。报告 定在晚上7时。我毫无自信 ,事先劝同学们找一个不太 大的教室,能容下100人就 行了。我是有私心的,害怕 人少,讲者孑然坐在讲台上 ,面子不好看。然而他们坚 持找电教大楼的报告大厅, 能容下400人。完全出我意 料,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还 有不少人站在那里,或坐在 台阶上,都在静静地谛听, 整个大厅里鸦雀无声。我这 个年届耄耋的世故老人,内 心里十分激动,眼泪在眼睛 里打转。据说,有人五点半 就去占了座位。面对这样一 群英姿勃发的青年,我心里 一阵阵热浪翻滚,笔墨语言 都是形容不出来的。 海外不是有一些人纷纷 扬扬,说北大学生不念书, 很难对付吗?上面这现象又 怎样解释呢? 人世间有果必有因。上 面说的这种情况也必有其原 因。我经过思考,想用两句 话来回答:顺乎人心,应乎 潮流。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 年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 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很难 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 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前几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的号召一经提出,立即受到 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拥 护。原因何在呢?这个号召 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弘扬 什么呢?怎样来弘扬呢?这 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我们的 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 我们要像韩愈说的那样:“ 沉浸酿郁,含英咀华。”经 过这样细细品味、认真分析 的工作,把其中的精华寻找 出来,然后结合具体情况, 从而发扬光大之,期有利于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进 与发展。“国学”就是专门做 这件工作的一门学问。旧版 《辞源》上说:“国学,一 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话虽 简短朴实,然而却说到了点 子上。七八十年以来,这个 名词已为大家所接受。除了 “脑袋里有一只鸟”的人(借 用德国现成的话),大概不 会再就这个名词吹毛求疵。 如果有人有兴趣有工夫去探 讨这个词儿的来源,那是他 自己的事,我无权反对。 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 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 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 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 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 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 我们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 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 方?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 题。我觉得,科技对我们国 家建设来说,对发展生产力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万 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却 很难表现出什么特色。你就 是在原子能、电脑、宇宙飞 船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 的成就,超过了世界先进国 家,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 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别,是水 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 。我姑且称这些东西为“硬 件”。硬件的本质都是一样 的,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 文化方面,我姑且称之为“ 软件”,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伦理、道德、经营 、管理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 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 这个道理属于常识范围。以 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 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 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华 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 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 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 外去。最近听一位国家教委 的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 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 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 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 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 中国古书中的话。足证中华 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 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 傲的。所有这一些中国智慧 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 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 ,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 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事实已经证明,连外国人都 会承认这一点的。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