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7.70
折扣购买: 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教程
ISBN: 9787030694089
上篇
实验一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一)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初步掌握口腔、颌面部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书写基本格式,并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病史采集和检查的要点。
【实验内容】
1.口腔检查。
2.颌面部检查。
3.观看口腔、颌面部的检查教学视频。
【实验用品】 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直尺、橡皮手套或指套等。
【方法和步骤】
1.口腔检查 遵循口腔检查的顺序:由外到内,由前至后,由浅入深。必要时注意健、患的对比检查。依此养成好的检查习惯,以免漏诊或误诊。
(1)口腔前庭检查:参照口腔内科检查方法,取正确的医病体位,用口镜、指套依次检查唇颊黏膜、牙龈、唇颊沟及唇颊系带情况。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或新生物,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溢脓等。
(2)牙及
关系检查:①牙:参照口腔内科检查,用口镜、镊子和探针以探诊和叩诊的方法检查牙体硬组织、牙周和根尖周等情况。注意是否有龋坏、缺损、探痛及牙松动等。②关系:参照口腔正畸科检查,区别正常和错。③张口度:用直尺测量上、下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张口度。
(3)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借助口镜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颜色、质地、形态和大小,注意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新生物和缺损畸形;注意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观察舌、软腭、舌腭弓、咽腭弓的运动,有无肌肉瘫痪。必要时还应检查舌的味觉功能。在检查口底时应注意舌系带和下颌下腺导管开口的情况,用双指合诊或双手合诊(图1-1,图1-2)的方法检查唇、舌、颊及口底是否存在异常肿块。
图1-1 双指合诊
图1-2 双手合诊
2.颌面部检查
(1)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根据面部表情变化,判断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表现,还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同时可了解意识状态、体质和病情轻重。
(2)颌面部外形与色泽检查:观察与比较颌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有无突出和凹陷;皮肤的色泽、质地和弹性变化等。
(3)面部器官检查:观察眼、耳和鼻等情况。如用尺或目测瞳孔大小、用尺测量瞳孔是否位于同一平面,用电筒测对光反射、调节反射是否存在等,观察眼球的上下左右运动、视力及有无复视等;分别用额镜及扩鼻镜检查耳、鼻有否液体渗出、畸形及缺损等。
(4)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深度、形态及有无移动度、触痛、波动感、捻发音等体征,另外还需进行面部左右对称部位的棉丝拂诊试验及“扳机点”检查。
(5)语音及听诊检查:检查有无病理语音、舌根部肿块的含橄榄语音、蔓状血管瘤的吹风样杂音、颞下颌关节的杂音等。
3.观看口腔、颌面部的检查教学视频。
由指导老师示教如何检查患者,然后再由学生互相检查或检查患者,教师旁边指导并指出和纠正不正确的检查方法。
【注意】 检查患者的要求:在检查疾病的过程中,检查要仔细,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查,以避免遗漏;检查应准确,以客观地反映病情的发展变化。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方法和正确描述方法的掌握程度。
【思考题】
1.颌面部检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临床上张口受限的分型。
实验二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二)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初步掌握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或涎腺)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书写基本格式,并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病史采集和检查的要点。
【实验内容】
1.颈部检查。
2.颞下颌关节检查。
3.唾液腺(或涎腺)检查。
4.观看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或涎腺)的检查教学视频。
【实验用品】 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直尺、橡皮手套或指套等。
【方法和步骤】
1.颈部检查
(1)一般检查:注意观察颈部的外形、色泽、轮廓、活动度,是否肿胀、畸形、斜颈、溃疡及瘘管。
(2)淋巴结检查:①明确淋巴结扪诊的重要性,了解淋巴结的引流解剖区。②扪诊手法应注意轻柔,医师可站在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③扪诊顺序:环行链淋巴结——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颊部、下颌下、颏下。纵行链淋巴——颈深上、中、下淋巴结以及脊副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④扪诊时注意使患者肌肉放松,如检查下颌下三角时嘱患者低头偏向检查侧,以示指、中指轻扪下颌下区,如检查颈深淋巴结群时应请患者头偏转向检查侧,以示指、中指及环指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及深部触摸,自上而下仔细检查。⑤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目、大小、性质、硬度、活动度等情况。
2.颞下颌关节检查 以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关节外侧,嘱患者作张闭口运动,检查髁突的动度及有无弹响、摩擦音等;关节区及咀嚼肌群有否压痛;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另外还需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下颌骨各部位是否畸形,上、下颌中线及切牙中线是否居中,下颌运动是否偏斜及关系是否良好。
3.唾液腺(或涎腺)检查 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环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另外还需检查各腺体的大小、形态、是否肿块,口内的导管是否充血、肿块、变硬、是否有结石,以示、中、环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检查腮腺及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4.观看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或涎腺)的检查教学视频。由指导老师示教如何检查患者,然后再由学生互相检查或检查患者,教师旁边指导并指出和纠正不正确的检查方法。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方法和正确描述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正确完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的检查操作,要求操作方法正确,描述方法准确。
【思考题】
1.除临床检查外,颌面外科肿瘤、颌面部外伤还需借助哪些辅助检查?
2.简述颞下颌关节活动度检查的两种方法。
3.简述切取活体组织检查的注意事项。
4. ______和______一般不做活体组织检查。
【评分表】
实验三 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一)
【目的和要求】
1.在熟悉解剖的基础上,了解口腔内局部麻醉注射的一般原则。
2.熟悉口腔各种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
3.初步掌握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实验内容】
1.结合头颅标本复习有关麻醉的解剖特点,了解三叉神经的分布,复习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2.在仿头模上示教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
3.在仿头模上练习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实验用品】 头颅标本、仿头模、局麻必备的所有药品及器械。
【方法和步骤】
1.结合头颅标本讲授并示教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1)讲授头颅标本的解剖结构,如圆孔、卵圆孔、腭大孔、切牙孔、眶下孔、颏孔、下颌小舌、下颌孔、上颌结节等解剖部位。
(2)在上述基础上重点讲授解剖结构与局麻的关系,培养同学形象记忆的方法。
(3)总结局部麻醉的各种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2.示教局部麻醉方法和步骤(讲解并在仿头模上示范)
(1)局部麻醉前的准备工作:①接待患者。②收看病卡及核对姓名、年龄和麻醉的牙位,有无过敏史。详细询问患者过去注射麻醉药后有无反应,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情况从而确定有无麻醉和拔牙的禁忌证。③患者的准备。在注射麻醉药前,首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在注射麻醉药时能与医生更好地合作;其次说明麻醉剂注射后的异常感觉,局麻只能消除痛觉,而其他感觉仍然存在。患者坐在治疗椅上,调节头位、椅位、灯光,麻醉上颌牙时,一般上颌平面与地平面呈45o,麻醉下颌牙时,患者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椅位高度调节至术者的肘关节水平。患者如戴眼镜或假牙,应先取下。④请患者漱口。⑤铺小方巾。⑥关掉灯光。⑦自行或请护士准备好麻醉药物及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