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20
折扣购买: 沪上历代名人廉政故事
ISBN: 9787208161719
陆瑁:道德楷模匡君过失 陆瑁(?—239),字子璋,三国时期东吴官员,陆逊之 弟,陆机、陆云的叔祖。松江古城最早的人文胜迹与陆瑁及其 子孙有关,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陆瑁池,又称瑁湖、陆氏养鱼 池、松江西湖等。 孝悌齐家厚德载物 陆瑁才不如兄长陆逊,但是从小勤奋好学,尤其是信守道 义为世人所称誉。 有一个故事能充分说明陆瑁的品行。与陆瑁同郡有一个人 名叫徐原,为人慷慨有才志,性格忠诚耿直。陆逊死后,吕岱 任大将军、大司马,徐原就在吕岱手下为官。吕岱每有过失, 徐原及时直言强谏或者当众评论,匡正了不少吕岱的过失。后 来,徐原以老病移居会稽,尽管他与陆瑁同在东吴,但是一直 以来未曾谋面,也不曾有书信往来,二人“素不相识”。徐原 临终之前,对孤弱之子很不放心,可是又无近亲可以托付。思 来想去,徐原决定将自己的幼子托付给陆瑁,因为以陆瑁的为 人及道德、声望肯定不能坐视不理。徐原在临死前写了一封遗 信,派人交给陆瑁。陆瑁接信后不敢有丝毫疏忽,不但将徐原 修墓安葬,还收养其子并教导成人。 陆瑁的从父为陆绩,“二十四孝”有“陆绩怀橘”就是此 人,是东吴的主要官员之一,为人博学多识,天文、历算及文 史、算数等无不涉猎,曾作《浑天图》等。陆绩英年早逝,死 亡时年仅三十二岁,留下两男一女,返回华亭故乡时都只有几 岁。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可谓亦兄亦父,直到他们 长大成家后才分开。陆瑁道德人品广受尊重,州郡官员多次征 召举荐他做官,可是陆瑁都不去任职,只在家中以教导子弟、 孝敬父母为务。 直言劝谏匡君过失 吴大帝嘉禾元年(232),朝廷以公车征召陆瑁,任他为 议郎、选曹尚书。第二年,公孙渊想向吴称臣,以为外援来抵 抗曹魏。孙权也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自丞相顾雍、辅 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反对东吴支持 公孙渊,陆瑁也在劝谏之列。但是孙权乾纲独断,派遣张弥、 许宴等携金宝珠玉,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 此看重自己,但他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唯恐远水不救近火, 害怕曹魏讨伐,可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 将首级献给魏明帝曹睿。魏明帝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 公,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 如此一来,孙权愤恨公孙渊巧诈反复,准备亲自前往征 讨。陆逊等大臣力谏,孙权皆不听。陆瑁上疏力加劝谏,称恐 非万安之长虑。孙权不听,陆瑁又再次上疏称,未宜以公孙渊 为先,希望暂宁六师以为后图。孙权阅览了陆瑁的奏疏,赞赏 他言辞正当切实、有理有据,吴国主要的敌人还是曹魏,确实 不应当劳师远征讨伐公孙渊,于是将讨伐之议作罢。后来,公 孙渊自立为燕王,魏明帝派司马懿率兵讨伐,公孙渊全军溃 败,其父子及数千名官吏被杀。 吴大帝赤乌二年(239),陆瑁病逝,陈寿《三国志》赞 曰:“陆瑁笃义规谏,君子有称焉!”后继子孙得传家风 陆瑁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字不详,次子陆喜,三子陆英。 陆喜从小勤奋好学,长大之后更有才思。东吴灭亡后,陆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