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词传(此心安处是吾乡)(精)

苏东坡词传(此心安处是吾乡)(精)
作者: 苏凌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苏东坡词传(此心安处是吾乡)(精)
ISBN: 97875195029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节 灵秀喜诞生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祐初。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答任师中家汉公》(节选)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公元1036年1月8* ,历史记住了这个不寻常的*子。因为在这**有一个传 奇人物诞生了,他注定要经过坎坷的命运,经历人生的生 与死,也注定要蜚声文坛,名耀千古。 传说,就在这**之前的不久,四川省眉山县附近原 本郁郁葱葱的彭老山突然出现了*木凋零的现象,直到六 十年后才重放光彩,恢复蓬勃生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要从眉山小城纱谷行苏家的那个刚诞生的男婴说起。 男婴诞生于眉山苏家,这是一个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 。若干年后,这个男婴在诗歌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境:“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书香盈室,清雅不俗。他在诗中尊称的“先君”,即 苏家的一家之主苏洵。 这一年,苏洵已经27岁了,27岁的苏洵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浪荡子,尽管出身书香门第,智力超群,但他个性独 特,游手好闲,至今仍然一事无成。眼看着自己的两个哥 哥、大舅子和两位姐夫都已通过考试赢取了功名并在外做 了官,苏洵却不以为意。 可以说,苏洵的青少年时代过得有点像李白,他看重 的是任侠与游历,对于埋首经书实在是产生不了兴趣。由 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苏洵的*子过得十分潇洒、 快意。 苏洵的妻子程夫人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知书达理 ,十分贤惠,对于丈夫的所作所为,她很少抱怨,而是多 次鼓励他。刚怀孕时,她曾梦见一个浓眉大眼的和尚前来 托梦,有人说这预示着腹中孩儿的不凡。随着“哇”的一 声,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懵懂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的 到来让母亲笑逐颜开,也让父亲长吁了一口气。 这是苏家的第二个男孩。遗憾的是,苏家的长子还没 长大便夭折了,这个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苏家的长子。而 作为父亲,苏洵对这个长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为他专门 雇了一个奶妈,名叫采莲。 三年后,程夫人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孩子一个聪 明外向,性格活泼,锋芒毕露;一个沉默内向,稳重内敛 。苏洵觉察出了两个孩子的不同,他为外向的长子取名为 “轼”,字子瞻;为内向的次子取名为“辙”,字子由。 他还在一篇名为《名二子说》的文章中介绍为两个儿子取 名的由来,他语重心长地感叹道:“古代车子的车轮、车 辐木、车盖、车轸木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车轼(车前的 横木)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如果去掉横木,那就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