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回答的大地(地理学人随笔)

永不回答的大地(地理学人随笔)
作者: 单之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永不回答的大地(地理学人随笔)
ISBN: 9787100159081

作者简介

单之蔷,现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内容简介

文明嗅着味道前行 不知谁造就了“味蕾”这个词,来指舌面上感 受味道的一个个小器官。就字面引发的联想而言, “味蕾”很浪漫。欲开而未开的花称“蕾”,“味 蕾”似乎暗示着人类的味觉世界,将绽放出令人惊 艳的花朵。事实正是如此,这个“蕾”绽放时,我 们看到的不是饮食之花,而是一朵事关人类历史的 奇葩,它的每一片花瓣,竟写满了对人类文明历程 的诠释。 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但知道“香料之路 ”的人却很少。“香料之路”起点是盛产香料位于 热带的东南亚,终点是欧洲。历史上这条路的重要 性不亚于“丝绸之路”,但由于探索“海上香料之 路”导致了地理大发现,而地理大发现的光环太明 亮了,把“香料之路”的意义完全遮盖了。其实就 历史的真实而言,这有些“反客为主”,因为无论 是哥伦布、达·伽马还是麦哲伦,这些早期的所谓 地理大发现者,其实对地理发现毫无兴趣,地理大 发现只是他们寻找香料和黄金时的副产品。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那时香料的昂贵程度。 1499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满载香料的 船队从印度返回葡萄牙的里斯本,此行所获纯利润 竞达航行费用的60倍。即使是1519年8月起航的麦哲 伦那次悲惨的环球航行,历时3年零16天,出发时的 275人,归来时仅剩31人,损失巨大,但原来5条船 中仅剩的1条回到西班牙的船,由于装满了香料,出 售后得到的钱,除偿还远航的全部费用外,竞还有 多余。 在如此大的利润刺激下,哥伦布、达·伽马、 麦哲伦等一个又一个地上路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 :找到盛产香料的地方。开辟海上贸易航线。然而 在寻找香料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 及各大洋中一系列的岛屿,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圆 的,逐步搞清了地表上的海陆轮廓,并由此引发了 殖民、物种传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掀开了一页又 一页的历史新篇章。 由寻找香料为动机,为一夜暴富的梦想所推动 的所谓地理大发现,一直被颂扬为西方对世界的贡 献,被说成是西方人具有开拓意识的例证,也因此 引发了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参与地理大发现的讨论, 甚至有人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什么没有成为中 国的两个省?有人将此归结为中国文化具有保守性 和封闭性。然而事实是:这场由舌尖味蕾引发的地 理大发现,对中国人来讲,既缺乏需求的动机,也 没有推动的动力,中国人很早就解决了菜肴的味道 问题。胡椒、肉桂、丁香、豆蔻、檀香这些被西方 人奉为珍宝的香料,在中国要么本土产,要么有替 代品,而且东南亚出产香料的岛屿,距中国既近, 又满布着中国移民,实在无须探索。所以中国人没 有参与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与中国文化无关,无须 我的每一次体验,都动用了全部人生经验。 地理作为叙述的主体,揭示现代文明的意义、价值和精神。地理是永远的沉默者,而作者自觉自愿地担当起它的代言人。作者探索了地理的伦理,认为其来自于人类文明,从此人们可以以文化书写地理,以哲学解释地理背后的科学。作者呼吁春秋四季、沙漠湖泊等地理现象需要以一种科学的审美来诠释,要让那些没有被文化聚光灯照临的“魅力地理”走到前台。本书是地理学者以地理资源为基础所进行的哲学思考,是关于地理本身的思考,是关于地理与政治、民生、历史、民族等各方面的辩证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真正触及到地理的真相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