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一个人的风景/南阳青年作家丛书
ISBN: 9787534787164
徐道胜,南阳市宛城区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都晨报》编委、新闻中心主任。迄今已发表新闻作品200余万字,有多篇作品获省、市好新闻奖,三次荣获“南阳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语文报》《中国青年报》《团结报》《躬耕》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200余篇,有多篇作品被转载或收入文集,多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
小时候,我与父亲是没有太多的感情的。他常年 在外教书,只能一两周回来一次,正因如此,他对我 的关爱远没有母亲的多。我记得上四年级时,有次父 亲竞问我上几年级了,这使我的心里很不舒服。天底 下哪有父亲不知道儿子上几年级的道理?更何况我的 父亲还是位教书育人的老师!好长时间我都弄不明白 ,对自己儿子漠不关心的他是如何教育别人的? 在我残存的儿时记忆中,如果说对父亲有点好感 的话,那就是他回来时自行车把上挂着的一块肥肉或 一两本杂志带来的欢喜。在那个年代,吃肉和看杂志 一样都是件不敢奢望的事。它可以让我在同伴面前趾 高气扬甚至炫耀几天。也正因如此,每逢周末,我总 会盼望父亲的归来。但我渴望的情景大多不会发生, 很多时候父亲回来时都是两手空空。这时,父亲在我 眼里便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儿时的我不知道,父亲少 得可怜的工资流到我眼里几乎已经干涸了。 但我必须得承认,是父亲带回来的杂志开阔了我 的视野,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记得父亲那时带回来 最多的杂志是《中国青年》和《青少年日记》,我不 知道父亲为什么要买这样的杂志,也不管自己是否能 够看懂,总之,每本杂志我都会认真地读、仔细地记 ,有些篇章甚至会背得滚瓜烂熟。 读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写的欲望;写得多了, 便梦想着自己作品的发表。第一次投稿是在1986年, 那时,我把自己写的一篇日记投到山西《青少年日记 》杂志,没想到不久竟然被登了出来,还给我寄来了 两元的稿费。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我是所在学校 历史上第二个发表作品的人。那年我16岁。16岁的我 没有因发表作品的欣喜而改变对父亲的印象,16岁的 少年不可能把这件事与父亲扯到一起。 高中三年的读书生涯我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由 于自己未能考取重点高中。也由于母亲刚刚去世,我 不得不到父亲所在的那所普通高中就读。而在和父亲 一起的三年时间里,我亦没有因他的陪伴而增加对他 的好感,相反,逆反心理使我更加疏远了他。在我的 眼里,父亲除给我吃饱饭外,不会给我洗衣,不会关 心我的冷暖,不会顾及我的思想变化而和我谈心,对 我还不及对他的学生好。然而我却从未考虑过父亲正 承受着我的母亲去世带来的打击。更让我反感的是, 每到吃饭时他总会喋喋不休地给我讲那些他永远也讲 不完的道理。这更加重了我的抵触情绪,许多时候我 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常常把父亲气得在夜里长吁短叹 。 高中毕业后。我一直为自己在家待业而烦闷不已 。时间久了,我央求父亲为我找一份工作,因为我知 道,父亲大学时的不少同学都在政府部门任要职,有 一位还是我们所在县的县长,如果他开口的话,是不 难解决的。但父亲总是不开这样的口,他总是告诉我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那段时间,我漠视甚至仇视父亲 ,却不知道这是他的秉性使然,是另一种对我的好。 真正理解父亲是在我经过一番摸爬滚打成家立业 且做了父亲之后。我养一女尚且不易,真不知道父亲 是怎样把我们兄妹五人抚养成人的。而今,我重复着 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为了女儿而在外租房陪读,每天 面对种种压力,不曾和女儿有过太多的交流,不知道 14岁的女儿是否有过和当时的我一样的心理,但我知 道,我对女儿的爱是真诚的。 就在刚才我准备拉灯睡觉时,突然发现床头的灯 绳是前不久父亲为方便我晚上读书而为我系上的,一 种无言的感动瞬间涌上心头。 是啊,父爱无言,大爱无声。天底下的父爱,大 多如此。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