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宋史
作者: 陈振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70.20
折扣购买: 宋史
ISBN: 978720812855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唐末藩镇林立,王室衰 微,政权旁落,最终被强藩 朱全忠(后梁)所替代。五 代时强藩与禁军将领不断发 动兵变,梁、唐、晋、汉、 周政权更迭频仍,战乱不断 ,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衰退 。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宋 太祖)发动五代时最后一次 兵变,代周建宋。宋太祖为 防止他人效法,采取加强中 央集权的措施,收禁军宿将 兵权,剥夺藩镇的兵权与财 权,以消除兵变隐患。但祸 起萧墙,帝位为二弟赵光义 (宋太宗)所夺,帝系从此 转入太宗后裔。宋太祖、太 宗虽相继平定南方诸割据政 权,但新征服的川蜀地区相 继爆发的全师雄兵变、王均 兵变与王小波、李顺起义, 一度对新建立的北宋王朝构 成最严重的威胁。 第一节宋王朝的建立 一、赵匡胤的崛起 赵匡胤,祖籍涿郡(今 河北涿州)。父亲赵弘殷, 后梁时任成德军(治镇州, 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镕的 部将,率骑兵五百援助晋王 李存□攻打后梁而被留。后 唐建立,任禁军将领,迁居 首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天成二年(927年),赵匡 胤生于洛阳。后汉乾□元年 (948年),赵弘殷以随赵 晖讨伐王景崇有功,升任侍 卫马军护圣军都指挥使,赵 匡胤时年二十二岁。同年末 ,枢密使郭威征讨李守贞, 赵匡胤应募从军,从此成为 郭威的部属,大约在此后不 久,一批投靠郭威的年轻军 官结为“义社兄弟”,除赵匡 胤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 、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 、刘守忠、刘廷让、韩重□ 、王政忠,称为“义社十兄 弟”,后称为“太祖义社兄弟 ”,被视为宋朝开国“勋臣” ,是赵匡胤后来发动兵变代 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 后周建立,赵匡胤任禁 军近卫班直的东西班行首( 后属殿前司),还是低级军 官,而其父已是侍卫亲军司 马军的高级将领。显德元年 (954年)正月,世宗即位 后,赵匡胤受到重用。三月 ,后周、北汉的“高平(今 山西高平)之战”,后周军 战胜,“义社兄弟”李继勋升 任殿前都虞候(是殿前司的 次长官),而赵弘殷由铁骑 第一军都指挥使升任侍卫马 军主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六月,世宗在未能攻占北汉 首都太原(今太原西南)后 班师,李继勋升任侍卫步军 主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赵 匡胤也以高平战功升任殿前 都虞候。同年十月,李继勋 首先升领利州(时属后蜀, 今四川广元)节度使,升任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成为侍 卫亲军司的步军司最高长官 。此时的殿前司不仅低于侍 卫亲军司,甚至还远低于侍 卫亲军司的下属机构马军司 和步军司。同月中旬,赵匡 胤参与整顿和加强殿前司所 属禁军;而侍卫亲军司也开 始淘汰老弱,精选士卒。“ 义社兄弟”的赵匡胤、李继 勋都成为后周世宗最亲信的 高级将领。殿前司的地位虽 有提高,但仍较侍卫亲军司 低,然而其所统禁军是皇帝 最亲近的军队,也是后周最 精锐的军队。同时,“义社 兄弟”石守信也升任殿前司 的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 王审琦升任铁骑右厢第二军 都指挥使,韩重□升任铁骑 指挥使,都在赵匡胤麾下任 职。 显德三年,后周进攻南 唐的淮南地区,赵匡胤在涡 口(今安徽怀远东)、清流 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滁 州、六合(今江苏六合)等 战役中屡立战功。十月,升 领匡(人宋后避讳改为定) 国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 )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年仅三十岁已获得了武官最 高的节度使衔,虽然后来因 为这次“宣授”“未于正衙宣 制”而没有算作正式任命; 殿前司的正长官都指挥使军 职,也因先已有张永德任都 指挥使在前而只能算作最高 长官之一,加上同年十二月 ,后周世宗为了提高殿前司 的地位,增设都点检、副都 点检为最高长官,赵匡胤所 任的都指挥使实已降为次长 官,但这仍反映了赵匡胤名 望与地位的迅速提高。而原 先名望地位在赵匡胤之上的 “义社兄弟”李继勋,却因在 六月的寿州(今安徽凤台) 战役中失职而被免去侍卫步 军都指挥使军职,后又被免 去节度使衔,遂降在赵匡胤 之下。 赵弘殷在此次淮南战役 中,也以侍卫司马军主力之 一的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 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 率军攻占扬州,并以功升任 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赵弘 殷虽于同年七月病死,但其 自后唐至后周数十年在侍卫 马军司任军职,自下级军官 直至副长官,亲信及部属众 多;加上“义社兄弟”李继勋 任侍卫步军司长官近二年, 亦有亲信及部属,这都为后 来赵匡胤发动兵变时,争取 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将领 及士兵的支持与拥护奠定了 基础。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