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32
折扣购买: 婚姻的烦恼/李子勋心理热线丛书
ISBN: 7504350184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实话实说》、《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
主持人: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一上来我要问一个问题,您觉得婚 姻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问十个人就有十个不同答案的问题,不管是未婚、 已婚还是打不打算结婚,婚姻都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果婚 姻出现了一些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今天请到了心理医生李子勋。 主持人:您好,您是从1 990年开始关注婚姻当中的心理问题的? 李子勋:因为前来接受咨询的人婚姻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主持人:所以您的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这个范畴? 李子勋:的确做了一些思考。 主持人:您对婚姻家庭问题思考得多,研究得多。是不是可以假设一个 人对婚姻家庭问题这么了解,跟他结婚肯定会幸福? 李子勋:那倒不一定!对婚姻了解太多,他对婚姻就没有太多的期待, 彼此和谐的生活容易达成,但是婚姻中那种愉悦感、激情与享受的东西相应 就少。 主持人:婚姻究竟是应该追求激情,追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还是应该 追求平稳的安全感? 李子勋:其实,婚姻从心理深层讲是一个归属需求。婚姻不等于爱情, 爱情是种子撒到地里,互相辛勤浇灌,种子发芽了,结出来的果实就是婚姻 。但果实(婚姻)不等于种子,它比种子(爱情)要多。因此,只有爱情是不够 的,婚姻更是一个生存的方式。 主持人:那就是说爱情仅仅是一个起点。人们对于婚姻的种种表现,跟 人们对婚姻本身的理解正确与否,关系大不大? 李子勋:相当大!在不同的文化构架下,我们对婚姻的解读不一样。对 婚姻的感觉来源于我们头脑里对婚姻的观念,如果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爱 情不是两个人的,是自己的。 主持人:自己的? 李子勋:比如徐静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主持人: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李子勋:对。假设你内心没有爱的能力,不管你跟谁在一块,不管对方 多么在意你,你都感觉不到爱。 主持人:如果有爱的能力,你不理我,我也可以去爱? 李子勋:这很简单。你看那些“粉丝”,喜欢周杰伦或者喜欢谁,他们 只要知道他在唱歌,活着,看到他的相片,听他的歌,自己就是幸福的。“ 粉丝”只是在关注,这种关注与被关注者没有关系。 爱别人时,我们内心洋溢着愉悦感,觉得我们的生命得到了价值,觉得 活着有意义。所以婚姻也是这样,假如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他去爱,爱对 方,他得到的是一个幸福感,假设他怀疑对方,不爱他,或者认为对方爱着 别人,这个感觉就没有了,他就失去了。 主持人:您对婚姻的定义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定义,婚姻是没有好坏的 ,只有彼此适应不适应?还是说,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种各样的婚姻状况出 现了。找到这样一个解释,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婚姻? 李子勋:应该是1990年的时候,我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关于婚姻幸福度 的调查表,发现它提出十几条婚姻幸福度的测查标准,恰恰没有爱情这项, 没有问你爱不爱你先生,或你先生爱不爱你。 主持人:爱不算是一个指标? 李子勋:它不算一个指标,因为它很难有一致性的描述。爱是一个内心 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男人爱着你,你就能从他的行为里看出他在爱你,当你 觉得他不爱你,你又会从所有行为上都读出他不爱你,这是自我内心世界的 一个重现。 主持人:婚姻当中,像您刚才说的一些评定指标,没有爱情,有些什么 呢?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