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一人一城--北京 闲笔识京华
ISBN: 9787503268922
东四十三条97号院 东四十三条,位于东城 区东北部,呈东西走向。 东起,是东直门南小街 ,西止,是东四北大街。 东四北大街东侧的各条胡 同排序,排到这里是第十 三条,因而得名。 明朝时,东四十三条属 南居贤坊,分为两段。东 段,被称慧照寺胡同;西 段,被称汪家胡同。民国 后沿称。 整条胡同全长700多米, 宽约8米,沥青路面。路两 边除停车区域,就是行车 行人的路了。电线杆子十 几米一个,在胡同上空形 成网状。街道还没有进行 环境治理前,大门外临街 的地方堆满了杂物。外墙 上,那些电表箱一个挨着 一个,像极了传说中的电 信场所。 这条胡同里曾经住过的 名人,如果不刻意去挖掘 ,没有人会在意。清代高 官汪由敦就在东四十三条 81号四合院居住过。汪由 敦何人?浙江钱江人,清 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 ,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 直上书房。历任尚书、军 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要 职。他博学多识,去世后 ,乾隆皇帝赋诗怀旧,还 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 时晴斋帖》。 汪由敦的《行书临苏轼 春帖子词轴》纸本行书是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品。 1990年后,浙江金华籍 著名诗人艾青迁居到这里 。东四十三条97号院,熟 悉的人,在看过这个门牌 号后,就知道这里是艾青 老人的家。1996年,艾青 去世以后,其夫人高瑛一 直没有搬离。 那是2013年的一个周六 ,97号院里阳光明媚。我 和中国副刊研究会的几位 同人到此拜访高瑛阿姨。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和老 人保持着联系。 如今,微信里留语音, 成为我和阿姨之间交流的 最好方式。因为,阿姨的 眼睛前年做过手术,看手 机屏幕上的字有些吃力。 整个院子不是太大,但 整理得清爽、利落。院子 里有一棵玉兰树,高约5米 ,高洁挺拔。 “这棵玉兰树,是我和艾 青在1990年从浙江移植过 来的。三十一年了,每天 我都会看看这棵树,看到 它就想到艾青。” 2021年已经八十八岁的 高瑛阿姨,每每和人说到 艾青,依然那么动情。虽 然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银 发,却乐观豁达、风趣幽 默。 去年疫情期间,她发语 音说她牵挂着我,当时我 也居家办公,听见老人的 声音特别感动,本应该是 我先问候她的。 那一段时期,我们都被 疫情“隔离”在一栋栋楼房里 ,顶多跑到阳台上透个气 。可阿姨有个院子,她可 以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活动活动腿脚。一想到此 ,心里很安慰。 那个院子,四面八方都 有房子,形成一个“回”字形 结构。南面房子的左边东 墙外就是大门洞。大门是 褐红色的,外面的砖墙是 灰色的,整个院落格局从 外观上看,显得端庄大气 。 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堂 屋。左面有一侧房,右面 有一侧房,南面,也就是 临胡同的那间房子是书房 ,陈列着字画和书籍,正 面墙的桌子上当时还摆放 着艾青老人的雕像。 沿着堂屋的屋檐,搭建 起一条盛满阳光的玻璃走 廊。走廊上,养着几盆偌 大的植物。记得我和阿姨 的几张自拍合影就是在这 里拍的。两个人都被正午 的阳光刺得眯着眼,但分 明流露出笑意。合影还在 手机相册里,偶尔翻来看 ,还会被我们当时的神情 逗笑。 偌大的北京城里,这个 干净、单纯的小院,闹中 取静。 P2-4 闲适深情的京华气韵 华静从个人的生命体验着笔,展示出一种透着“闲适”和“情缘”的京华气韵。 兼容并蓄的别样帝都 它是一场雪就可以穿越到北平时代的古老帝都,它是全球政治、经济聚焦的国际都市,它以文化遗产和现代地标将千年文明与潮流文化承载一身,它又在悠悠胡同中掩映着京味人生。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流行、高大上与接地气,北京几乎兼容并蓄着我们可以想到的各种城市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