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76
折扣购买: 意大利的黄昏(精)
ISBN: 9787542656834
D.H.劳伦斯(David Hel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20世纪英国最独特、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40余部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游记等,其中《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其创作的最高成就。劳伦斯用诗意的笔触描述了他全部的哲学观念、社会梦想和对生命个体及两性关系的深入探讨,这些菩述享有艺术和思想上的永恒魅力。劳伦斯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中短篇小说涉猎广泛、描摹精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李菲,毕业于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曾经翻译过的作品包括《喜剧演员》《查理十二世的人马》《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世界史》《数字解读世界史》等。
通往意大利的古驿道,从慕尼黑越过奥地利西部 的蒂罗尔山区,穿过茵斯布鲁克、博岑(意大利城市 博尔扎诺的旧称),翻山越岭,抵达了意大利的维罗 纳。曾经,德国国王不论是率众出去南巡,还是从风 景瑰丽的意大利返回德国,大队人马都会气势浩荡地 从这里经过。 现在,昔日的浮华德意志还留有几分呢?德国的 帝王难道没有继承古罗马帝国的遗风吗?古罗马也许 并不是真实的帝国,不过声势曾盛极一时,辉煌无限 。 也许德国人天性就是狂妄自大的吧。如果每个民 族都能明白自己的天性,如果每个民族都去了解彼此 的特性,和谐共处,那么一切会变得多简单啊。 现在,再也看不到气势浩荡的大队人马翻山越岭 ,去往南方的壮观景象了。驿道上曾经热闹非凡的景 象已经被人们遗忘。但驿道还在,驿道上的路标也还 在。 十字架就立在那里,它们不只是驿道的路标,更 与驿道密切相关。当年,帝国的队伍受了教皇的祝福 ,由大主教陪同,将这个神圣的标志物竖立在山间, 就像种植树木一样,它们又在所在的环境中生长、繁 殖。 进入巴伐利亚山间,就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这 里的宗教信仰也不一样。这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与世 隔绝。也许,这里就是那气势浩荡的大队伍的栖息之 所吧。 沿着开阔、干净的道路进入山间,人很难留意到 那些十字架和庙宇。也许人们已经失去了兴趣。十字 架本身是微不足道的,是一件令人感伤的工业造物, 灵魂漠视它。 但是,这些十字架在护篷下若隐若现,给整个郊 野营造了一种不一样的氛围,空气阴郁而凝重。十字 架在山顶雪光的映衬下,看起来异常明亮,而地面上 仍然一片黑暗。山上的光芒非常轻薄,看起来很怪异 ,充满奇妙的光辉。那些十字架在宽阔而芳草丛生的 驿道旁时隐时现,尖尖的护篷下有一个阴影,给人一 种神秘感。 一天傍晚,我独自在山脚的沼泽地里散步,天空 一片灰蒙蒙,山峰近乎漆黑色,让人感觉十分阴森恐 怖,这时我突然清醒过来。岔路口竖着一个十字架, 耶稣基督的双脚间夹着一丛枯萎的虞美人。我先看到 的是虞美人,然后才是基督。 那座十字架年代久远,实际上是一位巴伐利亚农 民的木塑像。 耶稣基督就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位 农民。他颧骨宽阔,身强体 壮。他朴素的面庞平静 地注视着远处的山,脖颈已经僵硬,仿佛 在抗拒那 紧紧束缚着他的铁钉和绳索。这个人肉体低到了尘埃 里, 然而却仍然透着一股高贵的气质,这种高贵不 会随着环掉改变而 消失。他的灵魂平凡近乎虚无, 十字架上的这位农夫拒绝摆脱自 己所承受的磨难, 他没有屈服。他聚精会神,意志坚定。他就是他自己 ,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变化,他矢志不移。 沼泽地那边,有一间低矮的农舍,房檐平坦,农 舍的窗口透出一小片橙色的灯光。我记得,农舍的主 人和他的妻儿从早忙碌到晚,沉默而专注,将干草从 涔涔的雷雨中抱回草棚,然后继续在连绵的雨中劳作 。 农舍的主人面朝土地,脊背弓得几乎成了一个圆 ;他的双臂抱着干草,干草轻柔地贴在他的胸前,既 给他冰冷的手臂和身躯送去了一丝温暖,也将干草的 芬芳送入他的心脾。大雨淋湿了他的双肩,衣服紧贴 在他炽热而结实的肌肉上,清凉的雨水顺着肩头悄悄 地流到脚上,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这是一种让人畅 快的体验,是各种生理感觉的活跃交汇。这真令人陶 醉,就如同一剂催眠的猛药,在雨里扛起一大堆干草 ,蹒跚着穿过草地进入棚屋里,将肩上的干草扔到棚 里的草堆上,然后一身轻松地回到冰冷的滂沱大雨中 ,再次开始劳作,反反复复,将那一堆堆干草分别运 进草棚里。 正是这感官的觉醒与活跃让人的身体充满活力, 甚至给思想也注入了活力,并且能让心灵安静下来, 不再浮躁。而这种身体所经受的体验和安静的心灵, 最终成了一种束缚,成了一个十字架,让农夫永远背 负着。这种感官的体验会使农夫的生命终结,它让他 近乎疯狂,因为他无法逃脱。 头顶上,山间那道奇怪的光辉一直没有散去,冰 冷的河水顺着粉红色的浅滩淌进了黑漆漆的松林里, 人能听到冰的破裂声和水哗哗流淌而过的声响。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