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联
原售价: 25.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脍炙英雄/孔庆东文集
ISBN: 9787505973404
孔庆东 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师从钱理群、严家炎先生攻读硕士、博士。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十余年来,孔庆东写下一系列世间罕见的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的痛快文字,为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楼207》、《笑书神侠》、《干夫所指》、《口号万岁》等书一直畅销不衰。
向梁漱溟先生学习 今天上午秋高气爽,令人食欲大振,于是中午吃了六个包子两根黄瓜。 饭后天色忽转阴沉,有点闹肚子,遂以孔门秘诀“四面出击法”洽之。一边 看电视,一边打棋谱,一边逗小猫,一边读点旧书。先读了本《文化的冲突 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这是张申府、梁漱溟、汤用彤百年诞 辰纪念文集。重点阅读了梁漱溟的部分,其他部分快速浏览一遍。不知不觉 陷入对梁漱溟问题的思考,遂又读了一本《梁漱溟问答录》,十五万多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同年6月,梁漱溟老人就以95岁高龄仙逝了。 这本问答录,是汪东林陆续整理的,1986年就在《人物》杂志上连载过,我 曾看过一部分。这次完整地读一遍,勾勾画画,写点心得。抬眼一看,已经 是明月在窗,晴光满天了。 梁漱溟的大名,眼下有点火。其实跟其他被吹捧的大师一样,吹捧者大 多既未曾见过其人,也未曾读过其文。只不过听说梁漱溟曾经跟毛泽东当面 叫板过,于是就推崇为“反共大师”。当今的汉奸阵营也真是可怜,既无学 问,也无德操,只要听说谁跟共产党红过脸,马上就认作亲爹。怪不得汪精 卫先生一气之下,愤然填了海呢。 梁漱溟祖上并非汉人,所以请汉奸弟兄们就不要打他的主意啦。人家本 来是元朝宗室,蒙古人,姓“也先帖木耳”,封为“梁王”,住在河南汝阳 一带。元朝灭亡后,就改姓梁了,说是取自“孟子见梁惠王”。其实他们也 先家族跟孟老夫子,八竿子打不着,这么说大约是为了显得有文化。不过孔 老师觉得,孟子见梁惠王那一篇,讲的都是如何施仁政,如何建设理想国, 什么“仁者无敌”啊,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妻吾 妻以及人之妻”啊,可以说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吧,这些恰巧 跟梁漱溟先生的思想惊人相似,所以梁老先生印象深刻焉。 这个也先家族,跟汉族通婚了几百年,从河南跑到广西,再到河北,再 到山西,再到北京,明朝的时候就给老朱家做官,清朝的时候就给爱新觉罗 家做官,早巳忘却自己是蒙古人了——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融合性,家谱里写 着祖先,但不搞种族优越论,自然融合,平等竞争。梁漱溟的爹爹梁巨川, 在清末当个四品官的内阁侍读,“意趣超俗,满腔热忱,一身侠骨,不肯随 俗浮沉”,这样的人在时代转折处,有时候会想不开。当张勋复辟失败后, 老人家知道大清王朝真的无可挽回了,就在1918年,自己花甲大寿的前夕, 一头扎进积水潭,以身殉清,顿时轰动了京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一代 文豪都写了文章,对这种封建余孽进行批判。但孔老师认为,凡是对自己的 思想立场忠心耿耿,并不惜以身相殉者,不论那思想“对错”,这个人都是 值得尊敬的。 梁漱溟幼年,亲历过八国联军闯进家中,把他的玩具都砸坏了。那些污 蔑义和团是“暴徒”的汉奸们口口声声说八国联军是“文明之师,正义之师 ”,梁漱溟先生的看法则一定会让他们失望的。 梁漱溟7岁进了北京第一个洋学堂“中西小学堂”,后来多次转学。他 学习比较差,最高学历是中学毕业,却年纪轻轻就成了北大教授。是不是梁 漱溟天资聪颖,智商超人呢?非也。梁漱溟从小就体弱多病,脑子愚笨。他 6岁了还不会系裤带,一天早上,母亲隔屋喊他,责问为何还不起床,他嚷 道:“妹妹不帮我穿裤子呀!”招得全家大笑。进入青春期后,梁漱溟同学 的智力开始发达。所以大家明白孔老师为何推荐梁漱溟为学习对象了吧?像 鲁迅胡适钱钟书张爱玲那类人尖子,平常人是学不来的。而梁漱溟这种资质 低劣得近乎郭靖的人,后来居然成为一代大师,这足以激励千万个在班里排 名到三十以后的朋友吧?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在《民国报》当记者时笔名寿民或瘦民。总 编辑孙炳文(参见孔庆东《十大元帅的情缘》系列文章)曾给他题了一个扇 面日“漱溟”,从此就用这个名了。按东博释名法,此名的三个字中都含水 ,所以后来才能跟毛泽东叫板,“毛泽东”加上“毛润之”才两个水,只好 让他一筹,必须的。而泽东当时虽然生气,过后并不计较也。 梁漱溟一生关注两大问题:人生问题,国家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中国 ,是互相联系的。孔老师认为,作为1840年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谁要是不 关心国家问题,或者号称只关心“普世价值”,而放弃中国的具体问题,那 他就连一个“普世的人”也不配。我们把梁漱溟当做佛学大师也好,儒学大 师也好,都不该忘记他首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是一个思想实践家。他早年 参加同盟会,参加国民党,都是为了救中国。后来退出国民党,组建民盟, 也是为了救中国。梁漱溟通过观察思考认为,人生的苦乐不在外界,而在自 身。他到北大之前,在家里闲居了两年,大量研读佛经和佛学著作(跟鲁迅 相似),19岁开始吃素,一度有出家之念,后来进一步看破,29岁那年结了 婚。正像孔老师认为的,出家人未必是真和尚,特别是现代商业社会,庙里 已经没有一个真僧,世上也没有一座真庙了。真正的好和尚,都拖家带口战 斗在世俗的海洋里呢。 梁漱溟在家里自己给自己当博导,读了两年自费博士,24岁就被蔡元培 请到北大当了哲学教授。现在很多糊涂人一窝蜂似的鼓吹“民主邪教”,他 们不知道蔡元培当年之所以创造了北大神话,全靠“独裁专制”。蔡元培想 请谁就请谁,想开除谁就开除谁,根本不用开什么教授会,也不用投什么狗 屁票。层层负责,每个人用自己的名誉来担保自己的工作业绩。今天中国的 大学为什么办不好?原因之一是堂堂大学校长,连个门卫也指挥不了,想开 除一个后勤的科长,都要先打听打听那家伙的姐夫是不是在 烧锅炉的 。从评职称到卖馒头,万事无人负责,都是黑箱操作,美其名日民主,其实 就是一堆烂柿子淹死傲霜花,80个庸才(包括5个汉奸5个流氓)用投票的方 式排挤陷害20个英才。蔡元培不问学历,不看出身,凭着自己的学术眼光, 请梁漱溟到北大讲印度哲学。梁漱溟说自己一没上过大学,二没留过洋,对 印度六派哲学“素不留意”,“怕不能胜任”。蔡元培便说了那句百年名言 :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也没有发现旁的人对此更精通。于是,梁漱溟 就当了北大的哲学教授。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