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光影烟火年华(最具文艺范儿的吃货日志)

食客光影烟火年华(最具文艺范儿的吃货日志)
作者: 编者:张莉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食客光影烟火年华(最具文艺范儿的吃货日志)
ISBN: 97872291050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火辣辣的青春 文/蒋珏 我的父亲年少时在北方待过几年,后来回江浙娶 妻生女,便有了我。 于是我家的餐桌上,便时常呈现出豪迈的个性。 是的,父亲喜食辣。他的无辣不欢,直接导致我和他 的不相融合。我一直在南方长大,懂事之后常常到厨 房里去交代:“爸爸,少点辣啊,也别太咸。” 父亲是个执拗的人,他才不听我这一套。想想, 当年爱玩的父亲,学会在麦田里、*甸上骑马,还在 马上吹着笛子。那时的父亲相貌清瘦,但并不骨感, 只是没有多余的赘肉。他还会披一个斗篷拗造型。要 是马儿跑起来,风儿就随着斗篷一路飞奔。如果放在 当下,那肯定是帅得一塌糊涂。说不定还得迷倒一大 片的姑娘。可是当年没有人认为这样的玩耍有多么拉 风,那仅仅是个耍酷的游戏罢了。 话说回来,因为父亲是个执拗的人,我又不喜吃 辣,所以有时我们竟然会激烈争辩起来。然后双方都 在想:嘿,这饭还做不做了?于是呢,菜上了桌,谁 的脸色都不好看。是什么菜呀?哎哟,一盘小尖椒。 尖椒是碧绿碧绿的,看着新鲜得很。父亲成家后,学 会了在菜场讨价还价。估计他的心理就是:终于成家 啦,可以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叫别人吃 ,总算,也是能左右和领导一些事了。所以呢,他总 能买到不贵的尖椒,然后让大家都尝试着吃。 除了辣椒,我家的菜里还时不时会掺入蒜蓉、大 葱等辛辣配料,但都不如辣椒的直接。这鲜活生猛的 滋味,一定是当时的年代,被一群血气方刚无用武之 地的年轻人所钟情的。倒不是说北方人全都是嗜辣成 性,只是父亲年轻时投入到的环境与接触的人,都是 如此。 我读幼儿园的时候上过父亲的当。那时我对父亲 烧的菜还不够深入了解,只见他大口大口吃着菜,满 脸是汗,在餐桌上真是有滋有味。年幼的我望着一盘 尖椒,萌萌地问:“爸爸,这个好吃吗?” “你尝尝看!”父亲期待地看我夹筷。母亲在旁 边,优雅地坐着,每一口都小小地扒饭。我只记住了 这份优雅的吃相,却忘了关注她有没有尝一口尖椒。 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慢动作地把这绿得好看的尖椒 放入口中,本想慢慢地嚼,结果发现……哎呦喂,整 张嘴都燃烧啦!我条件反射地跳起来。赶忙去喝一杯 水。母亲被逗笑了,那一脸坏笑的父亲*是可恶,“ 哈哈哈”。他笑得可真够爽朗的。 吃辣对他来说并不可怕,这种强烈的刺激仿佛能 轻易地点中父亲肆意的青春。我理智地想,是不是北 方的冬天比南方冷,吃这个是用来御寒的。可能就在 潜移默化的历史进程中,父亲与辣有了密不可分的联 系。 后来,我找到了吃小尖椒的窍门。其实,并不是 每一根炒熟了的尖椒都是火辣辣的。用油煸过的尖椒 ,如果出盘时,尖椒被炒得瘪瘪的,缩小了许多,通 常是不辣的。如果是那些依旧保持光洁的身躯,没有 褶皱,那便需要辣中高手来解决它了。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高手。他对着一盘尖椒,从 来不用挑,吃一根,便要赞道:“哇,好吃,很好吃 。”几乎是以感动我的口吻说的。 我也想我们能在餐桌上达成共识。所以,等我学 会了辨别尖椒辣与不辣的窍门时,也会即兴地夹几筷 。父亲便会投来一个赞赏的眼神,那表示他很满意, 以为我终于学会吃辣了。 有**,父亲从储藏室里拿出一支笛子,故意到 我面前摆弄着,“嘿,想听一首不?” 作为一名小粉丝,我当然得装模作样地奉承:“ 好呀好呀。” 笛子的声音很清脆。但如果往不好了说,那就是 父亲高涨的热情快要震破了我的耳膜。许久不吹了, 把控不好音阶,出来的调子还有点尖锐呢。 父亲是很认真的,他看出我并不*用。所以躲到 房间里继续练习。可以很自豪地说,父亲当年是个文 艺青年呢。现在的他,正在找当年的感觉。由于底子 不赖,过一会儿,欢快的调子就被他俏皮地演绎出来 。我没有急于称赞他,谁让他总喊我吃辣椒呢,我也 要小小“报复”一下。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