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彭雪枫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ISBN: 9787801703118
彭雪枫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 生的前后,正是清朝末期,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最黑暗年代。帝国主义列强继强迫腐 败的清廷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 “租借”中国大片领土,取得在中国驻军、筑路、开 矿、办学、传教等特权,控制中国的海关、外贸、财 政、交通和金融等命脉,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 资源后,进而在中国加紧划分势力范围,纵恿清政府 编练新军,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国陷入四分 五裂的境地,中国人民更加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反抗外国侵略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中国人 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著名的有义和团运动 、抗击沙俄入侵东北、抗击英军入侵西藏战争和辛亥 革命战争。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成 果被袁世凯等封建军阀所篡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在华 利益,竞相支持实行封建割据的各系军阀,造成各军 阀间的长期对立和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 和痛苦。彭雪枫出生后,也同广大的人民一样,饱受 着压迫和煎熬。 一、中原农家子 中原大地,山川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 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群雄逐鹿, 人才辈出。巍巍伏牛山,是英雄贤达的摇篮。南阳, 从秦朝始即称南阳郡,唐代改为宛州,元代称南阳府 。早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代,它就以号称“二十八宿 ”的大将重臣多出于此而名噪遐迩。人杰地灵、群英 争斗的历史使南阳这个并不太雄伟的城镇威震八方, 名垂史册。而在中国现代史上,南阳更因出了一代名 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彭雪枫,再添辉煌,名 扬中外。 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八月初二寅时(1907年9月9 日凌晨),彭雪枫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城南七里庄一 个耕读世家“六德堂”里。 镇平北枕伏牛山,南指汉水,西瞰湍河,东接南 阳盆地,地势优越。它古名涅阳,课阳,号称“故宛 西乡”。金代哀宗(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三年 (1226年),改名镇平,数百年来,沿袭至今。它在 中州众多属县中如珍似珠,光华灿烂,独具特色。 据史志记载,镇平除农产品外,还出产玉雕和丝 绸。相传,镇平玉雕始于宋代。当地本不产玉,所用 玉石材料,大半取之南阳独山。独山玉,质地坚硬细 密,呈玻璃和珍珠之光泽,素有“透光玉”的美称。 镇平县的能工巧匠云集县城,城内一街两巷的玉石店 铺鳞次栉比,竞放光华,从而成为该县人民维系生计 的重要手段。镇平绸,自明代起便成为名优产品,驰 名中外。镇平绸,绸面条纹明显,如将它置于灯光之 下,则如珠玉,色彩夺目,闪光发亮,因而素以“珠 光绸”著称。再加上此绸具有防潮、耐高温、防腐和 绝缘等特性,更受外商的青睐。因此,时至清代,镇 平绸即“已骏骚驾南阳而上”,以致县北丝绸集散地 石佛寺“附近村民几乎家家有机,人民赖以谋生无殊 农田”。到20世纪初叶,镇平绸每年输出两万多匹, 销路日广,从事此业者亦日益增多。 彭雪枫出生的七里庄,因位于镇平城南七里而得 名。七里庄西北角原有一眼喷涌而出的“蟒泉”,清 澈的泉水顺着田沟蜿蜒南流。靠北面的称“上田”, 靠南面的称“下田”,宽约一丈,水流不断,潺潺有 声,滋润着方圆数里美丽富饶的肥田沃土。七里庄紧 靠“上田”东南沿,村里住着一百多户勤劳朴实世代 务农的农民。放眼望去,环村种植的带刺灌木林枝繁 叶茂,郁郁葱葱,宛如一座绿色的围墙,天然的屏障 。就在这溪流环绕、丛林掩映、茅舍错落的庄西头, 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幽静宅院,那便是彭雪枫的家。其 家号“六德堂”,主人彭汝澜(亦叫彭如兰)。 当时,彭家院内种有棕树、桑树、红果树、葡萄 树,枝繁叶茂;院外植有一园翠竹,挺拔向上,几幢 砖瓦草房坐落其间,显得十分恬淡幽雅。加之,由于 当时家里人口还不算多,拥有耕地二十多亩,依靠全 家辛勤劳作,勤俭持家,生活尚且过得去,就更使祥 和安适的“六德堂”充满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了。 彭雪枫出生时,家里不仅有祖父和父亲、母亲, 还有伯父、伯母和一个堂姐。祖父彭汝澜,通文墨, 喜拳术,讲义气,是个颇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因 他在胞兄弟中排行第六,故自取家号“六德堂”。他 一生除农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养家 糊口外,还曾倡办家塾,设帐教读,人称“西学”, 名震一方。他平生主张“耕读传家”,轻视好逸恶劳 ,反对封建迷信,不信鬼,不信神,不信邪,在七里 庄和邻村一带德高望重,深受乡里民众的仰慕和拥戴 。 P1-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