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膳本草经--中国粥膳养疗速查手册

粥膳本草经--中国粥膳养疗速查手册
作者: 温信子
出版社: 军事医科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粥膳本草经--中国粥膳养疗速查手册
ISBN: 9787801216281

作者简介

温信子,本名谢尚武,北京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饮膳文化、传统文化主讲人,社区身心健康咨询主持人,本草文化学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社会学在职研究生。 曾毕业于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社会学专业;结业于深圳大学公共关系专业;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公共关系专业、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中共北京市党校成人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撰有《情志养生临证咨询学——中国传统心理养生典籍拾微诠指南》、《恋爱、婚姻伦理临证咨询学》、《社会交往礼仪学》等讲义,并任课。还撰有《社区运作学》、《身心健康学——每一天身心健康支持手册》等。

内容简介

求真说:粥属于膳食之一,其知识不可不知。愿闻其详。 温信子说:请听在下道来。 一、释粥 在《辞源》的释条中,粥指稀饭。甜粥,称为粥饧,又称寒食粥。 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饮为世间第 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清代朱彝尊《食宪鸿秘》说:凡煮粥,用井水则香,用河水则淡而无味 。然河水久宿,煮粥亦佳。井水经暴雨过亦淡。 二、释膳 膳,即饭食。饭食,即饭和菜。饭,一指煮熟的谷类食品,多指大米干 饭;二指每天定时吃的食物。饭,通常指主食。 三、说饭 【识解】李时珍说:饭食,诸谷皆可为之,各随米性,详见本条。然有 入药诸饭,不可类从者,应当别出。大抵皆取粳、籼、粟米者尔。 新炊饭 【主治】 李时珍说: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 令病者知。又乘热敷肿毒,良。 寒食饭 清明节前两天所做的饭叫寒食饭,也叫■饭(■,音fan读“ 分”,即蒸饭)。 【主治】 1.陈藏器说:灭瘢痕及杂疮,研末敷之。 2.孙思邈说:烧灰酒服,治食本米饮成积,黄瘦腹痛者,甚效。 3.李时珍说:伤寒食复,用此饭烧研,用米汤饮服二、三钱,有效。 祀灶饭 【主治】 《本草纲目》说:卒噎,取一粒食之,即下。烧研,搽鼻中 疮。 盆边零饭 【主治】 鼻中生疮,烧研敷之(源自李时珍)。 齿中残饭 【主治】 《本草纲目》说:蝎咬毒痛,敷之即止。 飧饭(飧,音孙),即水饭也。 【主治】热食,解渴除烦(源自李时珍)。 荷叶烧饭 【主治】 浓脾胃,通三焦,资助生发之气(时珍)。 【发明】 1.李杲说:易水张洁古枳术丸,用荷叶裹烧饭为丸。盖荷之为物,色 青中空,象乎震卦风木。在人为足少阳胆同手少阳三焦,为生化万物之根蒂 。用此物以成其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 谷气,令胃浓不致再伤,其利广矣大矣。 2.李时珍说:按韩懋《医通》云:东南人不识北方炊饭无甑,类呼为 烧,如烧菜之意,遂讹以荷叶包饭入灰火烧煨,虽丹溪亦未之辨。但以新荷 叶煮汤,入粳米造饭,气味亦全也。凡粳米造饭,用荷叶汤者宽中,芥叶汤 者豁痰,紫苏汤者行气解肌,薄荷汤者去热,淡竹叶汤者辟暑,皆可类推也 。 四、乌饭 【识解】 1.苏颂说:以酒、蜜、药草辈溲而曝之也。其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 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 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 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 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 来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炊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 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浇皆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 。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每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 填胃此之谓也。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 2.陈藏器说: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 ,米粒紧小,黑如璧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3.李时珍说: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 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叶、白杨叶数十枝以助色,或又加生铁一块者,只知 取其上色,不知乃服食家所忌也。 【性昧】平,甘,无毒。 【主治】 1.陈藏器说: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 2.苏颂说:益肠胃,补髓,灭三虫,久服变白却老。出太真人法。 五、说粥 【释名】 糜。李时珍说:粥字像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说:煮 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 小麦粥 【主治】 止消渴烦热(源自李时珍)。 寒食粥(用杏仁和诸花做之) 【主治】 咳嗽,下热气,调中(源自陈藏器)。 糯米、秫米、黍米粥 【性味】温,甘,无毒。 【主治】 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源自李时珍) 。 粳米、籼米、粟米、梁米粥 【性昧】温、平,甘,无毒。 【主治】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源自李时珍)。 【发明】 1.罗天益《宝鉴》说: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 渗下行,能利小便。韩懋《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 粥,绝去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也。 2.张耒《粥记》说: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 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3.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 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 ,不过寝食之间尔。故作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 4.清代梁章钜《退庵随笔》卷十二《摄生》说:《史记·仓公传》说 :赵章病,仓公诊其脉,日法五日食,而后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嗜 粥,故中脏实;中脏实,故过期。按费补之(衮)《梁溪漫志》载张文潜《粥 记·赠潘■老》说: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 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 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经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 。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 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后又见东坡一帖云: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 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已也。粥既快美,粥 后一觉,尤不可说。乃今人有以不食粥为高者,甚可笑也。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