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作者: 段云峰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ISBN: 9787302511601

作者简介

段云峰,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生物学博士、微生物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博士后,数据挖掘与应用高级工程师,临床遗传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网知名博主,科普公众号“肠菌与健康”和“肠菌博士”主编。

内容简介

“隐秘的世界”——微生物 1哇,我看到了!初识微生物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乡领导要到我们村小学检查,我这种爱调皮捣 蛋的孩子就“优先”被抓去打扫卫生了。非常“幸运”,我和另一位同学 被安排打扫教具室——全校最脏、尘土最厚的地方。这里除了地球仪、三 角尺、排球和篮球等我们常用的教具之外,还有很多刷了浅棕色油漆的木 箱子。这些跟学校年龄一样大,从来就没有打开过的箱子里不知道装的是 什么。 里面究竟是什么呢?是的,你猜对了!对于当时那个充满好奇的孩子 来说,偷偷打开似乎是必然的。我们俩用抹布把外面厚厚的灰尘擦掉,铝 质的铭牌上写着:显微镜。我们俩听说过,但从没见过。拉开侧面的钩子, 打开箱盖,一个崭新的闪着亮光的灰色显微镜呈现在面前。这是一台单筒 的显微镜, 1个目镜, 3个物镜,最下面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镜子,旁边 还有几个黑色的镜头整齐地躺在海绵里。我们俩摆弄了几下也没搞明白怎 么用,就把它给放回去,继续打扫卫生了。但这时候我的心里已经埋下了 一颗好奇的种子。 几个月后,放暑假了,抓蝈蝈、逮蚂蚱、捞小鱼等日常活动都玩腻了, 百无聊赖之际,那颗好奇的种子萌发了,我想起了学校的那台显微镜。趁 着中午大人们都午睡了,我偷偷溜进学校,从窗户爬进教具室,找到了那 台显微镜。按照箱子里的说明书,我很快学会了如何使用。遗憾的是,说 明书上并没说怎么制片。但是这也没什么妨碍,我先把手指头放在下面看 看,手上的指纹沟沟壑壑的,还能看清皮肤上粘的沙土和衣服纤维。揪两 根头发,捡两片树叶,抖点花粉,我还把人民币也都仔细看了看——几乎 身边的东西都拿来看了,连鼻涕和唾沫也没有放过。没过多久,我找到了 载玻片,自己摸索着学会了制片。老看这些“死的”东西慢慢就没了兴致, 于是某一天下午,突然想看点活的东西了,我施展了抓虫的绝活,各种虫 子都给我抓来一顿折腾,蜘蛛、蚂蚁、蝴蝶和蜻蜓等无一幸免。 老翻窗户去教具室里看太麻烦,于是就把它搬回家里,方便继续观 察,凡是想到的东西都放在显微镜下看看。有一次,在看破水缸里沉积的 雨水时,我第一次看到水里游来游去的活的东西!相比那些昆虫,这些可 以在视野里动来动去的生物更有意思。水里有比较大个头的孑孓(蚊子的 幼虫),还有绿色的藻类以及可能是草履虫的游来游去的“小怪物”。虽然, 时间过去很久了,但现在依稀记得当时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肉眼无法 看到的活的东西的情形,激动的心情时至今日回忆起来还感触颇深,那感 觉就像发现了全新的世界!再后来,我还观察了葱叶,在显微镜下看,半 透明的葱白上的薄膜像极了一层层砖垒起来的“城墙”。遗憾的是,由于 当时没有松柏油,在高倍镜下看到的都是模模糊糊的东西,没有见到过 细菌。 暑假结束了,显微镜也玩够了,临开学前,我又把它送回了教具室。 开学后,一方面,为了显摆我的胆大,另一方面,急于跟朋友们分享暑假 里的独特经历,我跟同学说起了用学校里的显微镜看到了他们看不到的东 西,并且大谈那些我看到的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画面。一开始他们感觉也挺 新奇,可后来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我形容的是个什么东西,渐渐地也没了兴 趣。也许,没亲眼看到过的世界,别人再怎么形容也想象不出来。 显微镜为媒,结缘生物学 实际上,显微镜发明至今也有几百年了。早在 1667年,英国自然科 学家罗伯特·虎克( Robert Hooke)就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了各种草本植 物的细胞结构。由于植物细胞细长方形特别像修道院中的单人小室( cell), 于是他就给这些细胞起了一个名字: Cell,还在 Micrographia这本书中记 录了数百张细胞结构图像,这使他成为细胞科学之父。我观察到的葱白上 的“城墙”实际上就是植物的细胞,只可惜我不会画画,没能把看到的东 西画出来,语言表达能力又不怎么样,以至于没能跟同学们描绘出美妙的 显微世界。 央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8年度中国好书(科普生活类,独一本医学健康科普)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2019中国医界好书 有研究表明,人体微生物的数量约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而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 洞察肠菌小心思,呵护人体大健康。 肠菌不止会影响你的饮食口味,还可能影响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 我们之前可能都低估了肠菌的作用,因为不了解。现在有一个了解肠菌小心思的机会摆在你面前。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灵魂三问”的答案,也许就在肠菌里。 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金锋研究员、朱宝利研究员,粪菌移植专家张发明,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重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