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国防论
ISBN: 9787569534955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属海宁市)人。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7岁时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并与厉绥之等人创办《浙江潮》杂志,宣传革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名列D一,与蔡锷、张孝准被称为“中国三杰”。蒋百里先后参加过新文化运动、“联省自治”运动、“省宪运动”等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数次主持军官学校,并积极革除军事教育中的弊端。后又任陆军大学代校长。代表作《国防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其他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东方文化史及哲学》《孙子新释》等。
" 导言第一种?与塞克脱将军、佛兰克教授谈话资料 同外国人谈天,要想得到一点益处,有两种办法:第一种,研究他的著作,发见了几个问题,做几句简单的问句,请他答复;第二种,将我自己的意思并疑问,述成一个明了的系统,先期请他看了,然后再同他谈话,比较的议论上可有一个范围。塞将军的《一个军人的思想》等著作并佛教授的替秦始皇呼冤的王道(对霸道)主义,我是知道的。但是我这短短旅行,没有工夫研究理论,我所需要的是解决当前问题。所以我于约期会面之先,草此一文,送给他们两位。结果塞将军因病,又因为忙,仅仅得了五分钟的谈话,佛教授则畅谈两回。今先将此文录如左方: 研究高深兵学的人,没有不感到历史研究的重要,近世德国首先创造了历史哲学,历史的研究蔚成了一种风气,足证德国军事天才的优越。国防事业的坚实,确有学术上的背景的。就中国说来,孔子的最大努力就是编了一部有哲学性的历史—《春秋》。不管他的微言大义对不对,但他终是努力从客观的事实中,寻出了一个主观的方向,所以《春秋》是中国历史著作一种划时代的创作。因为社会的过程是那样错综复杂、头绪纷纭,要从中寻出几个要点,成立一贯的系统—由此明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确是不容易的事。中国数十年来创造新式军队,事事只知道请教外人,结果只学得外人的皮毛(因为外人有外人的传统精神,不是中国人所能学的),不能深入国民的心性,适应民族的传统,以致节节失败,原因有一部分就在于历史没有研究好。 古时的中国民族,当他走入农业经济时代,就遇着游牧民族的压迫,可是他能应用治水术,编成方阵形的农田(即井田),以拒绝骑兵及战车之突击。这一个方阵,成为一个最小的抵抗单位,同时又成为共同劳作的经济团体。所以中国古代军制即包含于农制之中,所谓“寓兵于农”。春秋两季更有大规模的打猎—有收获的秋季演习—或运动会,这种寓兵于农的精神之发展,后来又造成了长城与运河。这长城与运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利用农民的乡土观念,做精神武力的基础,其结果有一缺点,就是战术上防守性强而进攻性弱,但是随着经济力的自然发展,他的攻击性迟缓地自然膨胀。如汉、唐、元、清之于陆,唐、明之于海。所以中国国民的军事特色,就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的一致。我于世界民族兴衰,发见一条根本原则,就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生活上之和平与战斗,本是一件东西从两方面看,但是依人事的演进,常常有分离的趋势。不是原来要分离,因为愚蠢的人将它看作分离。财政部长见了军政部长的计划就要头痛,老粗又大骂财政部长不肯给钱。 近世史上曾国藩确是一个军事天才家,所以湘军虽是内战,但是就国民性看来是成功的。他知道乡土观念是富于防守性的,所以第一步要练成一种取攻势的军队。政府叫他办团,他却利用办团来练兵。他一面办团,利用防守性维持地方,保守他的经济来源;同时又练一种能取攻势的兵。他能在和平的经济生活与战斗的军事生活分离状况之下双管齐下,使分离的变成一致。 但是他的天才所以能发展,却更有一个原因,这就是环境,能给予他及他的左右一种事业的长期锻炼。因为同太平军天天打仗,不行的人事实上会自己倒,行的人自然地得到了权力。但是现在谈国防,谁能用国家的存亡来做人才的试验场呢? 所以我说中国近来衰弱的原因,在于知识与行为的分离。读书的人一味空谈,不适事实;做事的人一味盲动,毫无理想。因此将我们祖先的真实本领(即经济生活与战斗生活之一致)丧失了。 姑就军事来举一个简单的例。不到十年前,一字不识的人可以做大元帅,做督军。他们自然具有一种统御人的天才,但一点常识也没有,在现在怎样能担任国家的职务?反之,在今日南京各军事学校当教官的,十之七八还是终身当教官,没有直接办事的经验。 不仅军事,各社会事业都有此种倾向。这可说是现在的最大缺点,所以现在建设国防,有两个问题须提前解决: (一)如何能使国防设备费有益于国民产业的发展?我们太穷了,应当一个钱要发生二个以上的作用。 (二)如何能使学理与事实密切的沟通?现在不是空谈就是盲动。盲与空有相互的关系,愈空愈盲,愈盲愈空。 导言第二种?塞克脱将军与佛兰克教授之回答 因为事前有相当准备,所以谈话时间虽少,却能集中于一个问题。居然得了许多我从前所不知道的材料和事实进行上的要点,如今为便于读者计,只能把他们的话综合起来,作为我个人的叙述。 天才家,能从现在的事实里找出一条理想的新路的,在中国有曾国藩的办团练兵即军事经济双管齐下的办法。在德国,亦可谓无独有偶的有一位菲列德大王,与曾氏的办法却不谋而合。他第一天即位,就开库济民。有人说他受了中国哲学的影响(其实这不是现在人所谓东方文化,这是一种农业文化,中欧当时完全是农业社会,所以对于中国哲学容易感受)。在中欧诸邦君间,能懂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道理。他的军队以佣兵为基础,而且佣的是外邦兵。因为普鲁士人口当时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军队倒有八万多。如果将邦内的壮丁当了长期的兵,就没人种田,结果会闹成军饷无着。 因为佣的是外邦人,所以他在军事教育上,发明了“外打进”的教育法(孔子教颜渊以“非礼勿动”为求仁之目)—就是从外表的整齐严肃以浸润之,至于心志和同。军事有了办法,他随时注意到国富之增加。传说他想种桑、种棉,以土性不宜未能成功。所以七年战争除得了英国若干补助外,对俄、法、奥四周包围形势下的苦战,而国民生活还能维持过去。佛兰克于此,特别注意说:“你要知道,菲列德的军事经济调和法,虽则现在全变了,但是他还留下一件真正法宝,为德国复兴的基础,这就是官吏奉公守法(精神与组织)的遗传。有了这个正直精神,所以今天敢谈统制经济。”当时君民较亲,官吏中饱之弊,肃清较易。不过他能将此精神,应用到法律的组织上,如制定退伍恩给之类,所以不至于人亡政息,而能遗传下来。 英雄的遗产,是不容易继承的。可是不能怨英雄,只能怨自己。习惯老是引头脑走旧路,而忽略了当前事实的改变。法国革命了,拿破仑出来了,带了一群七长八短的多数民军,到处打胜仗。在普国军官看了十分奇怪。因为拿破仑也得到别一种的军队教育法,叫作“内心发展”。只须有爱国心、有名誉自尊心的法国成年男子,个个是勇敢的兵卒,帽子不妨歪戴,军礼不必整齐,他的精神,恰恰同普军相反。不是“外打进”,却是“里向外”。这个不整齐的法国民兵,数目上可比普鲁士大得多。 既然要多,那么佣兵是最不经济,而征兵是最经济的了。所以在也纳吃了大败仗以后,却隆霍斯脱遂确定了义务兵役制。 近世经济改革之原动,起于轮船铁路。拿破仑看不起轮船,毛奇却深深地把握着铁路。他的分进合击的战略原理,有铁路做了工具,竟是如虎添翼。七礼拜解决了普奥问题,两个月到了巴黎,完成了德国战略的速决主义。谁知这个速决主义,又害死了人。 因为偏于速决主义,所以许多军事家想不到国民经济在战争上占的怎样位置。但是当时一般经济学家对于国民经济观念之不澈底,也是一个原因。 当千九百八十七年摩洛哥发生问题的时候,德国态度很强硬。英法两国,却暗中联合各国将商业现金存在德国银行的,尽量一提。这时德国中央银行没有预备,遂发生了恐慌。有人说德国态度因此软化,这可以说欧洲大战前,经济战争的预告。 在这时期中,德国参谋本部出版的《兵学季刊》中有一篇《战争与金钱》的研究(此文我于民国五年为解说《孙子?作战篇》起见曾经译出,托《东方杂志》发表,不幸地遭了奉璧,所以始终没有与社会相见。亦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此不很注意)。后来又有一篇《战争与民食》研究。偌大一个兵学研究机关,于范围最广阔、事件最深刻的经济问题,战前只有一篇论金钱一篇论粮食的文章讨论到战时经济。民间的经济家也只有一位雷那先生的《德国国防力的财政动员》。 到了八月一号宣战,八号赖脱脑就提出统制原料的建议于政府。在军政部内因此添设了一个资源局,但是内务部却拒绝了。理由是军事所需的原料,已由军部与商人订约承包,到期不交要受罚的(赔钱),现在统制原料反可使社会不安。那里知道封锁政策成功,有了现金,还是买不了东西。可见当时以世界经济市场为根据的头脑,对于战争的新经济事实的观察是如何谬误。 慷慨就死易,从容赴义难。义务兵役制实行了百年,说国家可以要人民的命,人民是了解的;世界市场,商业经济之下,说国家可以要人民的钱,可是人民不容易了解。 军事范围扩充到民生问题,而内政上就发生了许多扞格。战事进行中防市侩之居奇,于国民生活必需品,政府加以一定的价格,不准涨价,这是正当的;但是军需工艺品是目前火急所需要,军部却不惜重价的购买。其结果,则工厂发财,农民倒运。多数的农民,投身到工厂去,轻轻地暗暗地把土地放弃了。经济生活,根本的动摇了,社会的不平衡一天重似一天,而百战百胜的雄师,遂至一败涂地。 事实转变太快了,人的脑筋跟不上。可是佛兰克教授还是拍膝嗟叹地说:“咳,不患寡而患不均!” 经过了这场创巨痛深的经验,才渐渐地成立了国防经济的新思想。此种思想,如何而能按照实际发生有效的能率,是为国防经济学。第一篇所发的两个问题,即是国防经济学的成立之基础。 (一)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之一致,即是国防经济学的本体。 (二)经济是一件流转能动的事实,所以从事实上求当前解决方法,是治国防经济学的方法。 不过这种学问,在德国来说,又另有一种意义,因为大战以后,德国国力,整整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力量,又一律加到了敌人方面去。德国民族要想自强,正要从不可能中求可能。人家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在德国“无米”已成了不动的前提,而生存的火,如果不炊,就是灭亡。所以有米要炊,无米也要炊。说也奇怪,绝处自有生路。他们的方法大概可分为两种:第一,用人力来补充物力。没有地,用义务劳动来垦荒。没有油,用化学方法来烧煤,乃至橡皮、肥料等。第二,用节俭来调剂企业。没有牛油,少吃半磅,没有鸡子,少吃一个。可是五千万造炼油厂,七万万造国道,却放胆的做去。照普通经济学说来,有些违背自然原理,但是比俄国没收农产物,到外国来减价出售以换取现金,购买五年计划的机器,还算和平得多啊! " "1.兵学泰斗蒋百里军事代表作,钱学森、张召忠、黄仁宇、钱文忠、余世存高度推崇! 他是保定军校陆军大学校长,亦是梁启超的“智囊”、蔡锷的密友,更是两弹元勋钱学森的岳父。他中西兼通,文武兼备,尤精研兵法,培养出众多军事英才。他是将近现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D一人。在抗战中,他坚持持久战,成功预言抗战中中国必胜。《国防论》是他的军事思想精粹,出版于抗战前夕,并轰动一时。他在书中说: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 2.中国现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 《国防论》被誉为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被作为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国防理论里程碑之作,对中国国防、军事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本书还特别收录蒋百里《孙子浅说》《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等经典名作。 《孙子浅说》是蒋百里和同为军事理论家的刘邦骥合作,对《孙子兵法》所作的校释和注解。该书突破传统注解方法,大量引进西方军事思想,注重从整体去阐述孙子的兵学思维,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实用功能。其理论多为后人所沿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