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疆人民
原售价: 11.00
折扣价: 8.20
折扣购买: 大学中庸精读/中华文化经典通俗读本
ISBN: 9787228145072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 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 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 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 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 ,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 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 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货悖而人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 》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 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 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 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 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 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 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 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 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也。 【译文】 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兴 起孝顺自己的父母的风气,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形成尊重自 己的兄长的风气;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絮矩之道”。如果 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 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 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 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 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 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 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推己及人的“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 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 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 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 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 符的。请用殷朝做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 ,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 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 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 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 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 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 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 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 善当做宝。”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 把仁爱当做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 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 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 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 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 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 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 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与自己同 住在中原。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 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 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 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P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