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地下墓穴(巴黎的地下史)(精)/新视野人文丛书
ISBN: 9787532168712
在采石场内栽培蘑菇,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因 此,这些蘑菇场的通风管十分特别:“蘑菇场特有的通风 管像一个被削去顶端的金字塔,这口矿井上方已经没有这 个通风管。” 为栽培蘑菇,工人们把马粪铺在长长的菌垄上(略有 些扁平),在垄上栽种菌丝。“他的双脚深深地踩进菌床 柔软的泥土里,身体触及的地方腾起一层雾气似的粉末。 ” 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工人在垄上铺开一层石灰粉 以隔绝氧气,防止根部继续生长。正如植物在将死之时会 开花孕育后代,巴黎蘑菇也破土而出,只待栽培者们前来 采摘。 栽种蘑菇无法转为机械化运作,因为需要随时浇水, 采摘时必须依靠人工判断选出大小相似的成品,还须用手 灵活操作避免将蘑菇碾碎。由于只能人工栽培,加之这项 工作收入实在平平,很快,“巴黎蘑菇”就空余其名(只 在郊区的极少数地方还有栽种)。 蘑菇栽种场所逐渐远离原本的生产中心——巴黎旧石 灰岩采石场——是出于利润的考量,正如原先从私人地窖 转向“地下墓穴隧道”一样。起初,巴黎的蘑菇栽培者被 迫转向郊区,利用比城区的地下隧道更宽阔的采空区进行 劳作。后来,他们向周边的城镇迁移,越迁越远,地产开 发商对近郊的土地很感兴趣,市场经济法律只对巴黎及其 郊区最贫弱的阶层才有效力。 1918年,原塞纳河沿岸各省和塞纳一瓦兹省共有3000 余座采石场,其中蘑菇栽种场250处(由80名场主经营)。 这些蘑菇场所在的地方显然是已经废弃的采石场,分布在 蒙鲁日、巴涅、克拉马、沃日拉尔、沙蒂永、默东、塞纳 河畔伊夫里、维特里、乌耶、塞纳河畔卡里耶、圣德尼、 瓦兹河畔梅里等市镇。并非所有采石场都可以顺畅地进入 ,事实远非如此。“他们坐进一个篮子里,篮子上系着缆 绳,吊在一个滑轮上(……)但坐在篮子里来到地下,是 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不幸的是,如今大巴黎地区仅剩不 到10个采石场仍进行人工栽种,全靠当地的最后4家生产商 勉力维持。 根据合理的推测,巴黎城区范围内最后一个蘑菇栽种 场位于13区煤气工厂地下。为了改善工人的日常生活,煤 气公司负责人同意在地下人工栽种蘑菇,这一活动直到 1937年工厂拆除才宣告结束。 从此以后,虽说“巴黎之外再无美味”,但这种蘑菇 除了名称之外已经与巴黎毫无关系。在皮埃尔·切尔尼亚 执导的电影《洞群》中,加斯帕尔·德蒙费梅伊提到有些 人喜欢吃希腊菜、干酪土豆泥、色拉或其他菜品里的蘑菇 。希望他们在下一次满足对这种孢子植物的饕餮之欲时, 能想到这些蘑菇在巴黎地下栽种时经历了怎样坎坷的命运 ! P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