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红尘/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

纸上红尘/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
作者: 潘玉毅|总主编:王晓勇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纸上红尘/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
ISBN: 97875526319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永远的永和九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是 一个好日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一日,距离长安城一千多公里的会稽山,似乎感 受了云集而来的才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连时光 的流逝都变得分外柔情。这一日,包括王羲之、谢安 、孙绰、支遁在内的四十二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北面 的兰亭搞了个小聚会,与会者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流水 两旁,饮酒赋诗,各抒怀抱。 魏晋三国是一个名流辈出的时代,“三曹”父子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张二陆”“两潘一 左”,每个人单独拎出来都能说上一车故事。此次兰 亭集会的召集者王羲之便是一个洒脱不羁的风流人物 ,我们熟知的“东床快婿”的典故说的就是他。旧时 ,三月初三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上巳节。上 巳节到了,“修禊”是旧有的习俗,阖城的官吏、百 姓都会跑去水边嬉游或祈福。王羲之许是觉得人在衣 食住行之外还得有点儿别的什么,于是广发“英雄帖 ”,搞了这么一个兰亭集会。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军事会议,理由亦可说得 过去:当时正逢乱世,时局动荡,东晋王朝内忧外患 ,作为琅琊王氏的子弟,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 羲之,不可能只想着自己的安乐,清谈避世。更何况 除了王羲之,这次集会,王、谢、袁、羊、郗、庾、 桓等魏晋以来最为显赫的几个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差 不多都到齐了——国家正面临深重的忧患,军政大员 却聚在一起饮酒作乐,这太不符合常理。想来,这些 人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所以,唯一的解 释是,这次雅集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商讨对敌策 略。 然而,文人儒将自有一种风范,谈笑间,决胜千 里。譬如当时年纪尚轻的谢安在三十年后闻得淝水之 战大捷时,与人围棋如故,客人再三追问,他方才慢 悠悠地答道:“小儿辈已破贼。”明明是全局的擘画 者,却搞得此事跟自己没有关系一样。正因如此,在 这些人身上发生再神奇的事情,我们都觉得是理所应 当的。于是,作为军事会议余兴节目的“曲水流觞” 无意间竞成了千古美谈,而本应作为重头戏的机要会 议讲了些什么内容、得出了什么结论,反倒没有人知 道,也没有人关心。 其实,不独名士风流的魏晋时代,文人雅集、诗 酒唱酬,在其他朝代亦有许多类似的盛会。初唐上元 三年(676年)九月初九,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 大宴宾客,打算让女婿吴子章作序一篇,向众人展示 他的才学,结果被赶路的王勃撞了个正着,随后一篇 《滕王阁序》技惊四座,名传千古。到了清代,乾隆 三十七年(1772年)三月,安徽学政朱筠在采石矶太 白楼举行盛会,邀请八府士子一起作诗,时年二十四 岁的黄仲则援笔立就,不易一字,写出了名噪一时的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与会众人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