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16
折扣购买: 做高效的执行者(执行拼的是速度和效率)
ISBN: 9787515801766
林国良,男,汉族,硕士学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年轻时曾参军,并在部队入党。2006年,投资创办福建省莆田市水顺船务有限公司;2007年,合资创办福建省泉州水信国际船务有限公司;2009年,投资创办华韩整形美容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河南康宏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康宏投资有限公司、莆田市东大职业技术学校;现任《中华名人》杂志社社长。
做好自己的事,不与别人攀比 好面子、爱嫉妒、讲虚荣,这三点都是攀比的具体表现,一个人攀比 心越重,心态就会越失衡,从而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压抑和焦躁的状态, 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职业心理疾病。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科学地说,攀比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科学 家定义攀比心理,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 的心理过程。既然是不健康的、负面的、消极的,那么,为什么职场中还 有许多人去攀比呢? 1.“面子”问题 许多人都“爱面子”,“爱面子”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处理得好, “爱面子”还可以提供动力。职场上许多人都认为“丢面子”是一件大事, 喜欢与别人比这比那,认为一旦比不过他人,自己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无法正确处理“面子”问题,不仅自己身心受损, 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使“面子”成为工作发展的阻力。 小唐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她与同学小孙一起分配到一家服装设计公司 工作。起初他们是很好的朋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私人关系上都保持着相 当密切的关系。但自从小孙当上了主管成为小唐的上司之后,小唐的内心 开始发生变化。“我真的不如小孙吗?上学的时候,我的设计成绩要远远 好过她,而且这份工作还是我介绍给她的!”小唐觉得,自己应该重新换 份工作,现在真有种“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感觉。 其实小唐是被“面子”害了。好朋友一同工作,无论谁晋升,对方应 高兴,应支持,这才是对的,而小唐刻意为自己增加一个比对目标,不但 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进入了心理误区。就像小唐对周围人说的:“我们是 同学,过去我各方面条件都比她好,而且还有一种心理优势,当这种心理 优势不存在了,我就会觉得有一种极大的压力,认为没了‘面子’!” 2.嫉妒心理 “爱面子”害人。嫉妒心理更害人。 莎士比亚曾说: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妖怪!嫉妒心是攀比的 一种过程表现,它具体指的是: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 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嫉妒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病态心理状态,嫉妒是攀比过程中发现 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 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的危害甚至比“爱面子”还要严 重,它不但不会帮助人在职场上获得成功,而且还会四处树敌,招来更多 的麻烦。 一家公司公关经理的位置有三个人参与竞争:甲天赋出众、而且有很 好的人脉;乙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丙是个既不起眼又默默无闻的人。 甲乙双方竞争激烈,并且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主考官似乎更欣赏 实干的乙,乙最后成了公关经理最热门的人选。当甲听说自己即将被淘汰 时,为扭转此不利局面,以非正当手段私下搜集乙的不利证据,而后向主 考官举报,最终导致了乙的落选。然而由于甲的“心机”暴露,公司各级 领导对此也颇有微词。最终,原先那个看上去并不起眼却专心致志做工作 的丙当上了公关经理。 这说明了什么呢?与其嫉妒,不如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绝大多 数的领导都喜欢认认真真做事而少攀比、不嫉妒的人。因为相互攀比、互 相嫉妒既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3.穷富心理 穷富心理,在今天正在演化成为一种极为不良的心理状态。它也是攀 比的一种。 婷婷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新员工,初入职场,薪水自然不高,仅够 维持日常所需。然而由于她“穷富心理”失常,陷入了攀比的恶性循环当 中。为了能穿名牌、用最新数码产品,向众人展现其“富有”的一面,她 大肆透支银行卡,最终因还不上透支金额铤而走险,挪用了公款,事后被 开除了公职。而同时进入公司的小王却懂得“富人也是从穷人过来的,穷 并不可耻”的道理,不去做无谓的攀比,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最终赢 得了领导的信任,依靠自己的努力坐到了管理层。 心态失衡,不但会因攀比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会因“攀比”而 付出更多不必要的代价。 一名成功人士这样总结成功之道: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自制力+有一 点智慧=成功。可以说,积极的心态是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既然攀比是 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态度,少一些盲目的攀比, 多一些专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心理,这样就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