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一种人生观
ISBN: 9787516831953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192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简史》等,均是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影响深远。
人生与哲学 论命运 市上有许多所谓“大哲学家”也谈命运,不过他们所谈的命运是指“先定”,既有“先定”,就有人要“先知”它,以便从中获利。例如预先知道某种物品将要涨价,就大量买进,便可赚钱;知道某种物品将要跌价,就去卖出,便不亏本。因此得大发其财,无怪“大哲学家”们都生意兴隆了。 其实“先定”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无用先知。如果有先定的命,命中注定你将来要发财,到时自然会发财,命定你要做官,将来自然做官,命定了将来要讨饭,自然要讨饭。先知了也不能更改,不能转变,又何必要预先知道呢! 我说的“命运”和他们所说的不同。古人孔子、孟子等也谈命,如孔子说:“知天命。”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荀子说:“节遇之谓命。”我说的“命”就是他们所说的“命”。“莫之致而至”是不想他来而来,“节遇”是无意中的遭遇。这才是“命运”的真意。所以“命运”的定义就可说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遭遇只有幸和不幸,没有理由可说。譬如说现今的时代是伟大的,我“幸”而生在这时代;也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受罪的,我“不幸”而生在这时代。我们生在这时代可以说是幸或不幸,但我们为什么生在这时代,便没有理由可说。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某人今年中了特种奖券,是他今年的“运”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还不一定,因为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 普通所谓努力能战胜“命运”,我以为这个“命运”是指环境而言。环境是努力可以战胜的,至于“命运”,照定义讲,人力不能战胜,否则就不成其为“命运”。孟子说: “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如果一座墙快要倒了,你还以为命好,立在下面,因而压死,都是活该,不能算是知命。又如逃警报,有人躲在一个不甚安全的地方,不意炸死了,这是他的“命”不好,也是他的遭遇不幸。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1.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另一经典代表作 冯友兰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等职。创立新理学,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小史》《贞元六书》《一种人生观》等。《一种人生观》是他人生哲学代表作。 2.一本精心编选的图书,系统而又精到地阐述了冯友兰的人生哲学观念 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本书除了收入《一种人生观》外,还精选了冯友兰的人生哲学随笔《人生与哲学》。冯友兰系统而精到地阐述了他的人生哲学观念,给你理解人生的答案。 3.再现百年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一一剖析不同观念之优劣 百年前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出现的一场罕有的论战,丁文江、胡适、吴稚晖、张君劢、梁启超、张东荪等著名思想家均介入其中。本书对这场论战中不同人的观念做了回顾,并一一剖析其观念之优劣,引导读者树立更为合理、正确的人生观念。 4.理解冯友兰,读《一种人生观》是更佳选择 很多人读冯友兰,大多是从《中国哲学简史》开始的,而有的人是从《一种人生观》开始的。冯友兰的著作较多,而《一种人生观》除了较为浅显之外,其所述能够帮助理解人生,是阅读冯友兰的更佳选择之一。 5.平装小开本,更精美的版本 本书设计精美,纸张精良,小开本可以手执。设计上,以冯友兰签名作为主体,突出主体;以色彩的递进作为背景,传递出人生的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