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3.12
折扣购买: 热风
ISBN: 9787559869852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文学创作涵盖小说、文学评论、散文、诗歌和翻译等多个领域,留下六百多万字的文化遗产。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6岁。
题记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那是中华民国八年,即西历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对于山东问题的示威运动以后,因为当时散传单的是童子军,不知怎的竟惹了投机家的注意,童子军式的卖报孩子就出现了。其年十二月,日本公使小幡酉吉抗议排日运动,情形和今年大致相同;只是我们的卖报孩子却穿破了第一身新衣以后,便不再做,只见得年不如年地显出穷苦。 我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其他大事,则本志具在,无须我多言。 五四运动之后,我没有写什么文字,现在已经说不清是不做,还是散失消灭的了。但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是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嘲骂讥笑的,正如笑骂白话文的人,往往自称最得风气之先,早经主张过白话文一样。 再后,更无可道了。只记得一九二一年中的一篇是对于所谓“虚无哲学”而发的;更后一年则大抵对于上海之所谓“国学家”而发,不知怎的那时忽而有许多人都自命为国学家了。 自《新青年》出版以来,一切应之而嘲骂改革,后来又赞成改革,后来又嘲骂改革者,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但几个朋友却以为现状和那时并没有大两样,也还可以存留,给我编辑起来了。这正是我所悲哀的。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 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鲁迅杂文的起点,以有情的讽刺声援新青年 ——40篇单刀直入的随感录+1篇小说体杂文,赞美这炬火或太阳 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 如何。 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鲁迅 ※钱理群教授万字长文导读,带你了解鲁迅 1918―1925 年间的杂文。详细注释,帮你扫除阅读障碍! ——以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合力编定的传世母本(1938年)为底,对文本中涉及的时代典故、事件人物、民俗文化等添加注释,深入浅出,手把手带你读鲁迅! 真正具有自信力的现代中国人,当然不会拒绝别人来描写自己,他既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会尊重古人与外国人发出的他们自己的声音。——钱理群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联手波兰独立艺术家,为民国风注入活力,是致敬,也是新生 ——书架上必不可少的存在,收藏送礼两相宜,召唤你去翻阅,去感受! 整体视觉由设计师汐和操刀,简约的设计语言涌出生动的质感,封面采用有纤维感的棉玥纸,触感如棉的表面,凸显纯粹的阅读体验;内文选用微涂纸,底色淡雅,让阅读更加舒适。 ※首创民国风复古口袋本,更鲁迅,更中国! ——裸脊锁线,可180度平摊×书脊刷色×内文黑红双色印刷×设计师精选字体 细节完备,精致考究,从排版到字体散发生动的复古调性; 95*148mm修长瘦版,通勤、旅途、度假阅读无负担,让读鲁迅成为生活的日常; 黑与红的碰撞,是黑衣人磷火一般的眼光,是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