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少年儿童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黑天鹅紫水晶/沈石溪激情动物小说
ISBN: 9787558900815
沈石溪,知名儿童文学作家。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有《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等。
一意外看见袋狼 枝繁叶茂的镰叶相思树下,约翰·维廉斯刚把旅 行帐篷支起来,就听到河湾草丛里传来急促的吭吭声 ,他是个年轻的动物学家,一听声音就知道是黑天鹅 在惊叫,似乎遇到了什么麻烦。他立刻抓起照相机猫 着腰疾步走过去,拨开茂密的草叶观察,一幅弱肉强 食的图景赫然出现在他眼前:一只类似于马斯蒂夫犬 大小的野兽。正站在七八十米宽的一片水域外,虎视 眈眈望着河湾那座形如匹萨饼的土丘;土丘上,两只 黑天鹅,一只体形稍大些的站在灌丛前,一只体形稍 小些的躲在灌丛后。伸直脖子,抖动翅膀,惊恐万状 地向隔着一片水域的那只野兽鸣叫。 随着这两只黑天鹅的鸣叫,附近一些小岛和岸边 草丛,呼喇喇飞起上百只黑天鹅,惊慌地鸣叫着,逃 向远方。 这两只直接受到野兽威胁的黑天鹅却没有飞逃。 仍站在土丘上,伸缩着长长的脖颈做出啄咬的动作, 尤其是那只站在灌丛前的黑天鹅,鸣叫声格外响亮, 壮起胆子摆出一副殊死搏杀的姿态。 从这两只黑天鹅站立的位置,不难分辨,站在灌 丛前的是雄天鹅,站在灌丛后的是雌天鹅。在黑天鹅 家庭,面临危险时,雄天鹅总是奋勇当先冲在最前面 。 约翰·维廉斯在剑桥大学受过六年动物学方面的 专业训练,当然知道这两只黑天鹅为何在遭受巨大威 胁时不赶紧逃命。还滞留在地面。现在是六月份,澳 大利亚的六月秋风萧瑟,气温骤降。各种寄生虫大量 死亡,是黑天鹅产卵繁殖的黄金季节,毫无疑问,匹 萨饼状土丘的灌丛里藏有一窝天鹅蛋。众所周知,繁 殖季节特别是孵化期和育雏期,黑天鹅的胆量会成倍 放大,尤其雄性黑天鹅,会变得特别凶猛,日夜在巢 区周围负责警戒,会主动进攻靠近其巢区的动物和人 :出于一种护巢的本能,它们将抵抗侵入巢区的任何 东西。 约翰·维廉斯觉得,这对黑天鹅的行为虽然令人 感动,却也相当愚蠢。水域对岸那只大小与体形有点 像马斯蒂夫犬的野兽,有足够的力量扑杀这对黑天鹅 ,抵抗只能是白白送死,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弃巢飞离 。遗憾的是它们不懂这个道理。 水域对岸那只野兽跳入水中,向匹萨饼状土丘奔 来。约翰·维廉斯开始并没特别注意这只体形有点像 马斯蒂夫犬的野兽,据他所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 小的陆地也是世界匕最大的岛屿,由于四面环水、封 闭独立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没有狼、狮、虎、豹等 大型猛兽,连蛇也没有,除了少量豺狗,现存主要的 食肉兽就是“袋獾”,袋獾长相丑陋,性情孤独,喜 食腐尸,常朝人脸上喷吐臭烘烘的口水,因此当地人 给它起了一个难听的名字——塔斯马尼亚魔鬼。他猜 测,这只企图捕猎黑天鹅的野兽,要么是被主^遗弃 的狗,要么是袋獾。他希望是袋獾,由于当地人讨厌 袋獾,常放逐猎狗捕捉袋獾,这二三十年来袋獾数量 急遽减少,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濒危动物,前 几年又被澳大利亚政府列为国宝级动物。约翰·维廉 斯举起了相机,要真是袋獾的话,拍一组袋獾捕杀黑 天鹅的照片。也算是他大老远从英国跑到塔斯马尼亚 的—个意外收获了。 那片水域的水很浅,那只野兽在水中奔跑。开始 速度缓慢,哗啦哗啦,溅起硕大的一片片水花;塔斯 马尼亚空气特别纯净,阳光特别明媚,在阳光的照耀 下,水花如水晶般明亮耀眼。 由于野兽在运动中,又有水花遮掩,约翰·维廉 斯暂时还没能看清究竟是何种动物。他举着相机等待 着,并不急于拍摄。假如捕猎者是遭主人遗弃的流浪 狗,那就没有什么拍摄价值了,假如捕猎者确是袋獾 ,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因为袋獾 四肢短小,行动迟缓,捕捉黑天鹅必定会费一番周折 ,肯定能给他留下充裕的拍照时间。 那只还不知道真面目的野兽开始加速,平静的水 面犁出一道美丽的水浪,转眼间逼近匹萨饼状土丘。 约翰·维廉斯突然间觉得自己判断有误,从这只野兽 在齐肩深的水里如此迅疾的奔跑速度看,不可能是袋 獾;看来,涉水而来的这只野兽就是某只被主人遗弃 只能在野外靠自己辛勤觅食维持生存的狗了。他这么 一想,未免有点失望。已经举起的相机垂落下来,但 目光仍盯着那只哗啦哗啦踩出一片片水花的野兽。还 有三五步,那只他以为是弃狗的野兽,就要登上匹萨 饼状土丘了,透过晶莹的水花,约翰·维廉斯看见, 这只正在水中疾奔的野兽,腹部鼓鼓囊囊,显得有点 累赘,他在剑桥所写的硕士论文就是《澳洲有袋类动 物的繁育》,对澳大利亚所有有袋类动物都很熟悉, 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的眼光扫到那只正在水中疾奔 的野兽的腹部,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立刻就判断出 这是一只有袋类动物,而且腹部的育儿袋里正养育着 一窝幼仔。不是袋獾,也非弃狗,那究竟是何种野兽 呢?约翰·维廉斯脑子里闪出个问号,双眼更专注地 盯着这只正高速运动的野兽。 转瞬之间,这只神秘的野兽便跳上匹萨饼状土丘 ,旋即向灌丛前的雄天鹅扑了过去。 没了水花的遮挡,约翰·维廉斯终于看清了这只 神秘野兽的面容:尖尖的嘴吻,雪白尖利的犬牙,铁 青色的皮毛,背部有深褐色条状斑纹,强健的四肢, 陡翘的眼角,狠毒的眼神,蓬松的尾巴,腹部鼓鼓囊 囊的育儿袋……骤然间,约翰·维廉斯脑袋嗡的一声 兴奋得快要眩晕了。这不是袋狼吗?他不敢相信这是 真的,揉揉眼睛仔细再看,它的背部确确实实有深褐 色的条状斑纹,果真是袋狼! 他在塔斯马尼亚看见了活生生的袋狼,这怎么可 能呢? 袋狼曾经是澳大利亚最凶猛的食肉兽,主要活动 在塔斯马尼亚岛,因其背部有类似于老虎的条状斑纹 ,所以又被称作塔斯马尼亚虎。远古时代,袋狼曾广 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和澳大利亚草原:五千年 前,澳洲野犬随人类进入澳大利亚,与食性相同的袋 狼发生争斗,袋狼随后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草原渐 渐消失,仅在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还有生存。十 八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科克到澳大利亚探险,随即 掀起了汹涌澎湃的移民潮。移民们把袋狼当做敌人。 并冠以“杀羊魔”的恶名,在政府的奖赏制度鼓励下 进行大肆屠杀,使袋狼近乎绝迹。当政府发现情况不 妙,欲停止袋狼绝种趋势时,事情已无法挽救,草原 上已很难见到袋狼踪迹了。1933年有人在塔斯马尼亚 岛捕获一只袋狼,命名为班哲明,饲养在赫芭特动物 园,1936年死亡,此后再没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若 干年后,袋狼被宣布为已灭绝的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了。唯一的那只名叫班哲明的袋狼标本,被珍藏在大 不列颠皇家博物馆内,成了指控人类暴行的生动教材 。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