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活出全新的自己)

正能量(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 (美)卡耐基|译者:陈玮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80
折扣购买: 正能量(活出全新的自己)
ISBN: 97875044786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接纳自我是解决心理负能量的良药 斯迈利·布兰顿博士写过一本名为《爱与死亡》的书,他在书中说:“ 每个健康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恋,这是正常的。自恋是完成工作和取得成功 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布兰顿博士说得棒极了。一个健康而成熟的人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其中 最重要的就包括“爱自己”。这不是在倡导骄傲自满,这是要求我们对自己 有清醒的认识,看清我们的本来面目;同时要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 心理学家A·H·马斯洛曾在自己的《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过接受自己 这个概念,他说:“新动力心理学中有几个主要概念,那就是:自主性、释 放、人性、接受自我、推动意识和满足感。” 成熟的人不会在夜里辗转反侧地把自己的缺点同别人的优点相比,担心 自己缺少比尔·史密斯的那种自信,或是没有吉姆·约翰斯那种进取精神和 毅力。他会正视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和自己的缺点,但他对自己的目标十分明 确,对自己的干劲儿也十分满意。他不仅了解自己的缺点,还试着花时间去 改正它。他像宽容别人一样宽容自己,不让自己在痛苦中挣扎。 我们像喜欢别人一样喜欢自己很重要吗?心理学家说,我们不喜欢自己 就没办法喜欢别人。有些人厌烦任何东西,憎恨所有人,其实,这正表现出 他对自己十分没有信心,有强烈的自弃倾向。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阿瑟·杰希德博士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帮 助人们接受自己,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最近,他写了一本名为《当教师 面对自己时》的新书,他在书中说,教师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挣扎、满足、希 望和头痛等情绪。可见,认识自我对每个人都有同等的重要性。 美国医院一半以上的病床上都躺着神经科病人,他们对自己有很严重的 厌弃感。还有更多人忍受着精神或神经方面的折磨,甚至有一些病人想不开 ,不想活下去。 造成这些不幸自有其原因,可现在我不想讨论这些。我认为,造成我们 心理负能量的原因就是人们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对成功和名望的渴 求,人们总想超过别人,所以强迫自己拼命地工作。我坚信,我们之所以情 感错乱是因为我们对上帝缺乏坚定不移的信仰。 《不断进步——研究个性的自然发展》一书中的某些观点十分引人瞩目 ,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W·怀特先生写的。在书中,他说到 现在很流行的“ 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压力是人的分内之事”的观点。怀 特先生说:“这种惯性思维从产生的那天起,一直流行到今天,这使得有些 人超过了某个人后而使自己变得很狭隘,思维方式僵化,思想受到束缚,使 自己被迫充当某种人生角色。但是,成功是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长、去完 善、去实现、去创造的,你要脚踏实地、有创建性地去行动。一句话,成功 靠的是自己开创性的行动。” 我对怀特先生的话十分赞同。很少有人能勇敢地独自站出来;也没有几 个人懂得,我们所支持的东西到底有何意义。很多时候,社会和自己的经济 地位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做日常之事的方式几乎与我们的邻居一样。如 果我们感觉自己不适应周围环境,我们就会感觉非常痛苦,我们就开始神经 过敏,感到失落和迷惘,甚至厌弃自己。 几年前,有一个学生参加了卡耐基讲座,之前,她就卷入过这种冲突中 。她的丈夫是一名成功的律师,有能力,有野心,而且控制欲也很强。丈夫 的朋友主导了家里的社交活动。在丈夫和他的朋友的眼中,在社会上有显赫 的名望就是成功的标准。她为人谦虚而温和,在这样的气氛中,她感觉自己 很渺小。没人会看到,也没人懂得欣赏她所拥有的美德。她开始怀疑自己是 否有能力,日复一日,她感觉越来越压抑,他们的那种标准是自己永远无法 企及的,她开始厌弃自己。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是去改变周围的环境,而是改变她自己— —摆脱那种根据别人的标准改变自己的压力,自信地面对自己。要知道,每 个人活着都有某种特定的意义。要相信,人并非是为了别人活着,而是要为 自己活,活出自己的价值,这样,她才会充满自信。 找回自信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她要明白自己 的价值,按自己的标准去生活,学会如何轻松地对待自己,不要过于批评自 己。 那些人之所以厌弃自己就是因为他们过分地批评了自己。我们知道,适 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而有建设性的,自我完善十分必要。但是,如果超过了 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从而阻碍我们的前进。 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下课后,一个女学生对我说自己讲得一点都不好, 离自己的期望总是很远。 她对我说:“我一开始讲话就立刻意识到自己不像班里的其他人一样镇 定而自信,我又害怕又害羞。当我想到自己的那些毛病时,我就更没信心了 ,最后,我根本无法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 对于她的弱点,她又讲了另外一些细节。讲完后,我对她说了一番我到 现在仍记得的话,我说得十分简单: “别老想你的缺点,你演讲的失败在于你缺乏对自己理性的审视,而不 在于你有缺点。” 不,不是我们的缺点毁了一次演讲或一个艺术创作。莎士比亚的剧本里 有很多历史地理方面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里也有很多无病呻吟的伤感句子 。可是,那些缺点完全不能影响这些伟大的作品的美。与他们震撼人心的美 相比,他们的缺点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爱朋友也是因为他们的美德, 而不是他们的缺点。 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得靠我们的长处。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改正缺点, 然后忘记那些缺点,轻松地上路。 耶稣基督不会像考官似的问那些身体和精神备受摧残的人们为什么会这 样。他也不会只是无谓地同情他们,他从来不说:“哦,你真可怜,你真命 苦。你适应不了周围的环境。你是怎么开始堕落的呢?” 不,耶稣基督直截了当地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我赦免了你的罪,去吧 ,现在,你清白了。” 以往的错误和现在的弱点使得我们有很深的负罪感和自卑感,这是一种 十分糟糕的心理状态。当陷入这种情绪之中时,我们羡慕别人,厌弃自己。 我们应该做的是抛开所有过往,勇往直前。 其次,要想学会欣赏自己,就要能容忍自己有缺点,这并不是要我们降 低标准,不负责任地混日子,而是要我们明白: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没有人 总能保持十全十美的状态。这么期望别人不公平,这么期望自己就是十足的 愚蠢。 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协会,协会里有一位女会员,她是个十足的完美 主义者。她挑剔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工作上,她在对手面前是骄傲的胜 利者。她会花上几个小时苦思冥想每一份报告。发言时,她没完没了,搞得 下面的听众精疲力竭。那些不请自来的客人在她家从来都得不到热情的招待 ,她总是在家中有聚会前事先安排好每一个细节。通过努力,这位女士在每 件事情上都做到了冰塑般的完美。她牺牲了快乐和温暖换取了她那乏味的完 美。 P0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