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

无条件养育
作者: (美)艾尔菲·科恩|译者:小巫//耿丹
出版社: 天津教育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无条件养育
ISBN: 9787530967362

作者简介

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美国作家、演讲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领**物,其批判多集中于教育、教养和人类行为等领域。在本书之前已经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用奖赏来处罚》(PunishedbyRewards)、《我们的孩子应得的学校》(TheSchool Our Children Deserve),以及《无条件的教养》(Unconditional Parenting)等。

内容简介

有时会沾沾自喜地想:身为家长,无论我曾经犯过多少错(而且将来 还会继续犯),孩子们都会成长得很好,仅仅因为我真的很爱他们。毕竟 ,爱可以治愈所有伤口,有了爱就足够了,爱意味着无须道歉,即使你今 天早晨曾在厨房对孩子发火。 这种确定感基于认定世界上存在一种名为“父母爱”的麻醉品,你给 予孩子的“父母爱”可多可少。(当然,越多越好。)但如果这种假设实 际上过于简单盲目呢?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种万种,并不是所有方式都可取 。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通过观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可能会“热 情似火,但并非孩子需要的那种爱”。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关键问 题就不是我们是否、甚至有多爱我们的孩子,而在于我们该如何爱他们。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很快罗列出一长串不同形式的父母爱, 再附上哪种方式*好的提议。本书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 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 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 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 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 予他们爱。 这里我想从价值取向和预测性两个基本点来进一步解释“无条件养育 ”。价值取向很简单,就是孩子不应该赢得我们的认可,我们本来就应该 爱他们,就像朋友黛博拉所说,“没有什么理由”。此外,重要的并不是 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其次,预测性,即无条件地爱孩子将会产生积极结果。这种爱的方式 不仅道德上正确,而且明智。孩子需要因为自己就是自己而被爱,他们会 因而从根本上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即使有时会把事情搞糟或达不到目标。 这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会让孩子*加自由地接*(和帮助)他人。总而言之 ,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好成长的必需。 不过家长经常会误入歧途,将自己的认可附带上条件。我们之所以会 如此,不仅是因为深信这种养育理念,同时也是从小就深*这种养育行为 的影响。你或许会说我们被训练得“有条件”,这种感情已深深扎根于美 国人的意识。事实上,即使被看做是一种理想,“无条件认可”也并不多 见,互联网上的搜索结果显示,其通常被用于**或*物讨论,对于许多 人来说,很难想象人类之间的爱怎么会不附带任何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要么是取得成就。 本书前四章将着重探究儿童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造成孩子产生“只有 达到我们的要求才能得到我们认可”这种感觉的诸多养育模式。 第五章则探讨是什么导致有些孩子认定家长的爱取决于其成绩--例如 在学校或运动中的表现。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