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读者出版社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汪曾祺《人间有戏》
ISBN: 9787552706543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文字调和了时代的不羁与刚性,余味温雅、甜熟而平稳。书卷气浓而不酸腐,独立味重而不闭塞,是心性之挥洒,亦是对自我的无上坦诚,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潮流并行的浪漫主义生存哲学。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有一位老朋友,三十多年不见,知道我在京剧院工作,很诧异,说:“你本来是写小说的,而且是有点‘洋’的,怎么会写起京剧来呢?”我来不及和他详细解释,只是说:“这并不矛盾。” 我的家乡是个小县城,没有什么娱乐。除了过节,到亲戚家参加婚丧庆吊,便是看戏。小时候,只要听见哪里锣鼓响,总要钻进去看一会。 我看过戏的地方很多,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的,是两处。 一处是螺蛳坝。坝下有一片空场子。刨出一些深坑,植上粗大的杉篙,铺了木板,上面盖一个席顶,这便是戏台。坝前有几家人家,织芦席的,开茶炉的……门外都有相当宽绰的瓦棚。这些瓦棚里的地面用木板垫高了,摆上长凳,这便是“座”。——不就座的就都站在空地上仰着头看。有一年请来一个比较整齐的戏班子。戏台上点了好几盏雪亮的汽灯,灯光下只见那些簇新的行头,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煞是好看。除了《赵颜借寿》《八百八军》等开锣吉祥戏,正戏都唱了些什么,我已经模糊了。印象较真切的,是一出《小放牛》,一出《白水滩》。我喜欢《小放牛》的村娘的一身装束,唱词我也大部分能听懂。像“我用手一指,东指西指,南指北指,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到现在我还认为写得很美。这是一幅画,提供了一个春风淡荡的恬静的意境。我常想,我自己的唱词要是能写得像这样,我就满足了。《白水滩》这出戏,我觉别具一种诗意,有一种凄凉的美。十一郎的扮相很美。我写的《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和十一郎是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的。可以说,如果我小时候没有看过《白水滩》,就写不出后来的十一子。这个戏班里唱青面虎的花脸是很能摔。他能接连摔好多个“踝子”。每摔一个,台下叫好,他就跳起来摘一个“红封”揣进怀里。——台上横拉了一根铁丝,铁丝上挂了好些包着红纸的“封子”,内装铜钱或银角子。凡演员得一个“好”,就可以跳起来摘一封。另外还有一出,是《九更天》。演《九更天》那天,开戏前即将钉板竖在台口,还要由一个演员把一只活鸡拽(Zhai)在钉板上,以示铁钉的锋利。那是很恐怖的。但我对这出戏兴趣不大,一个老头儿,光着上身,抱了一只钉板在台上滚来滚去,实在说不上美感。但是台下可“炸了窝”了! 另一处是泰山庙。泰山庙供着东岳大帝。这东岳大帝不是别人,是《封神榜》里的黄霓。东岳大帝坐北朝南,大殿前有一片很大的砖坪,迎面是一个戏台。戏台很高,台下可以走人。每逢东岳大帝的生日,——我记不清是几月了,泰山庙都要唱戏。约的班子大都是里下河的草台班子,没有名角,行头也很旧。旦角的水袖上常染着洋红水的点子——这是演《杀子报》时的“彩”溅上去的。这些戏班,没有什么准纲准词,常常由演员在台上随意瞎扯。许多戏里都无缘无故出来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念几句数板,而且总是那几句: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块老? 人老先从头上老: 白头发多,黑头发少。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块老? 人老先从牙齿老,吃不动的多,吃得动的少。 1、《人间有戏》分为我的解放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京剧伶人,粉墨人生浅处见才动人不在高声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40篇与戏曲相关的代表作,是作者做编剧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至味,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3、沈从文、莫言、贾平凹、苏童、毕飞宇、金庸等名家鼎力推崇 4、汪朗先生特授权插入汪曾祺书法绘画,更加全面展现汪曾祺其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生活中的品位。 5、封面设计隽美静素,裸书脊锁线装帧展合自如,精选插画体现内敛温雅的文人气质 特种水纹纸突显腰封的旧报纸设计,用朗朗可读的文字为古朴设计增添了一份繁美 6、书签仿活字印刷工艺,有从中式古韵中融萃出的风雅 在感怀汪曾祺那业已灭绝的文人士大夫气息时,摘选了李白、苏轼、姜夔等人的名句 追寻岁月如水东逝中一份难能可贵的静谧与拙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