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富春(美丽乡村浙江样本)

梦里富春(美丽乡村浙江样本)
作者: 冯颖平//张国云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6.52
折扣购买: 梦里富春(美丽乡村浙江样本)
ISBN: 9787533940768

作者简介

张国云,笔名钟国人,工商博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走进西藏》、《叩天问路》、《致青藏》等书,曾获得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浙江优秀文学作品奖等,有作品入选大学语文课本。 冯颖平,新闻高级编辑。因兴趣到挚爱,在辛勤采写新闻的同时,努力创作出数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

内容简介

这些年来,陈剑平很关心美丽乡村的建设。 在多年的工作和领导实践中,陈剑平很赞同浙江 的经济驱动模式是 “以老祖宗经济和老百姓经济为主”这个说法。前者 主要依靠老祖宗留下 来的历史遗存、文化民俗、传说典故、名人故居等人 文资源,后者主要靠老 百姓自身的智慧、勤劳和对机会的把握等。他认为, 浙江这些年来大规模推 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把未经装饰打扮,犹如纯 朴村姑的原生态保护 好,发挥其天然优势。具体说,就是要善待自然、保 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 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 ,不仅要考虑其经济 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 获得,还要考虑如何回 报自然。 身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剑平,虽然是植 物病毒领域的顶级 专家,但也很关注加强对农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在交 谈中,他提到:“有些 村民,甚至地方官员也认为,房子建好了就是美丽乡 村了。这种简单化的 倾向十分危险。” 他问我是否注意到,杭州附近很多村子里“一代 人建了三次房”的 现象。 确实,在浙江许多农村,这样的建房屡见不鲜。 从平房到楼房再到别 墅,这种不断拆建,造成农村里的老房子和文化遗迹 慢慢消失,文化和历 史产生断层。陈剑平说,过去30年的建设已经给我们 留下太多遗憾,很多 老建筑被拆掉了,城市大楼和农民新村都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而农村的 传统文化遗存和元素更为分散,如果不加以保护,可 能消失得更快。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的陈剑平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很 有感情。只是现在 家乡的大多数风景只能出现在老照片和回忆里,甚至 是梦中。他出国学习 考察,时不时会买几张国外的油画,画面一律都是田 园风光,也许是因为 这些景色勾起了他的许多记忆。 国外对老建筑的保护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 英国留学时,他就有 过住在古村落中的经历。 提起当年,他沉浸在回忆中:“国外讲究的是百 年规划,建一次房子可 以住三代。村里的建筑都是石头垒的,看上去很笨重 ,墙体很厚,特色明 显,像古城堡似的。每栋房子都标注了建造年份,你 随便走进哪幢老房子 都能听到很多故事。一幢幢老房子组成的村子,就是 当地一部生动鲜活的 历史词典,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传承。” 说到这里,陈剑平再次强调:“我们的城镇化和 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 有全球视野,同时还要注意历史关切。”也就是说, 从全球范围来看,要 从经济、生态、宜居、文化等方面统筹考虑,每个村 庄或者城镇都应该带 有它的特点和个性,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历史关 切呢,就是不能拆了 建,建了拆,要有百年意识,也就是在建的时候就要 有百年以上的考虑,规 划要研究1000年后、500年后和现在的情况,这样才 会有历史传承。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陈剑 平的建议是:首先, 政府要做好顶层的规划设计工作,制定规则、建立标 准,并且这些规则、 标准必须是刚性的;其次,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参与到美丽乡村的 建设中来,形成对历史文化热爱、敬畏和传承的意识 。 谈起中国农业的现状,陈剑平报出了一连串的数 字。总体来说,以 2008年的数据看,中国的农业在全球排名第65位。如 果以农业增加值比 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 的话,中国农业水平 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德国相差 86年,与法国相差64 年,与日本相差60年,与韩国相差36年;农业劳动生 产率,美国是中国的 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巴西都比中 国高;中国第一次农业 现代化指数76%,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35%,仅为 发达国家的1/3。 之后,我找来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 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 化研究”发布会的文字实录,认真学习了一遍,真心 佩服陈剑平的超强记 忆力。这些在我看来枯燥无味、难以记住的数据,他 说得一个不错。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