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无障碍阅读)(精)/少年读四大名著

水浒传(无障碍阅读)(精)/少年读四大名著
作者: (明)施耐庵|责编:方银萍|改编:靳文泉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水浒传(无障碍阅读)(精)/少年读四大名著
ISBN: 9787557013622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曾在钱塘(今杭州)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和,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后来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内容简介

残唐五代时期,天下纷乱,北方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而南方则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称为“十国”。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随着一位奇人的出现,国家又走向了统一。这位奇人,就是赵匡胤,民间相传他乃天神霹雳大仙降世,天生骨格精奇,年轻时已练得一身好武艺,而且聪明好学,善于谋略。他英勇作战,终于一统江山,定国号为宋,建都于汴梁城,奠定了大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到了宋仁宗在位期间。宋仁宗励精图治,礼贤下士,让宋王朝非常兴盛。他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历史上有名的大臣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都得到了宋仁宗的提拔和重用。此时天下太平,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谁知道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的春天,忽然来了一场瘟疫。疫症迅速蔓延,转眼间几十个州郡都成了重疫区。各州各县纷纷送告急文件到京城。宋仁宗见如此多的文件都在讲疫症如何火速蔓延、已经传染到哪里,但偏偏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于是整日忧心忡忡。 一天,早朝的时候,宰相赵哲和副相范仲淹两人出列上奏:“瘟疫如今已经肆虐京师,百姓叫苦连天,犹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希望陛下可以下旨减免一切赋税,积极消除天灾,拯救万民。”于是宋仁宗下令翰林院草拟诏书,一方面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一方面让京城内的寺庙来做法事祈福,祈求上苍怜悯,驱除瘟疫。但瘟疫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现象。正在宋仁宗苦无他法时,有人建议他去龙虎山请道行高深的张天师来京城驱除瘟疫。于是,宋仁宗派太尉洪信出发去江西信州的龙虎山。 洪太尉领了圣旨,立刻就动身,日夜兼程,终于到了信州。他不敢怠慢使命,马上带着当地官员去龙虎山的上清宫,送上信件,让道士们来接旨。道士们知道京师派了大臣来,于是打鼓鸣钟,沿路撒沙,夹道欢迎。洪太尉递上诏书,道士们诚惶诚恐地接下,然后恭恭敬敬地放在大殿中央。洪太尉问上清宫的监宫真人:“天师现在人在何处呢?”真人回答:“天师素来不理俗务,迎来送往的事都由我等代办。天师现正在山上修炼。”洪太尉急忙说:“既然天师在山上,何不请他下来,我也好宣读皇上的诏书。”真人劝阻:“太尉勿急。此事欲速则不达。天师道行高深,虽然说住在山顶上,但是他行踪不定,一时兴起可能会施法云游四方,在三山五岳之间闲游,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难寻踪影。”洪太尉焦急地说:“现在瘟疫泛滥,每日因疫症死去的人数不胜数。要是我找不到天师,一来没办法向皇上交差,二来也没办法面对百姓啊!”真人见洪太尉这样为难,只好说:“除非太尉您亲自焚香斋戒,带着诏书上山去见天师。” 于是第二天,洪太尉五更便起来梳洗,斋戒沐浴,换了布衣草鞋,带着圣旨,手里拿着香炉,一路焚香,向着山顶出发。山路十分崎岖,洪太尉走了很久,以为已经爬到半山,谁知道抬头一看,发现山顶好像快要顶到天上去了,洪太尉不由得惊叹一声:“好高的山啊!” 洪太尉硬着头皮又翻过了几个山头,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觉得再也走不动了,便放慢脚步打算休息。谁知此时吹来一阵怪风,让人毛骨悚然,风过后传来一声慑人的吼叫,只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自丛林中跑了出来。洪太尉吓得魂飞魄散,一头栽倒在大树下面。奇怪的是,这只老虎绕着洪太尉走了几圈,却没有伤害他,只是看了一阵就咆哮一声,从山坡后面跑了。 洪太尉好久才回过神来,庆幸自己命大,连忙收拾随身物品,继续往山上走去。但是走不了几步,又是一阵怪风吹来,风里还夹带诡异的毒气。洪太尉知道大事不妙,连忙躲在树后,闭上双眼不敢看。此时他听到草丛中有声响,睁开眼睛一看,只见草丛中冲出一条水桶般粗的大蟒蛇。洪太尉吓得浑身发抖,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刚从虎口逃生,接着就要葬身蛇腹。只见大蛇目露凶光,一边爬过来一边吐着蛇信子,可怕之极。洪太尉闭上眼等死。大蛇爬到洪太尉旁边,张开血盆大口,吐了一口毒气,洪太尉吓得半死。最终毒蛇也没有伤害洪太尉,同样绕着洪太尉看了一阵,就往山下爬去了。洪太尉见大蛇爬远,才松了口气,定下心来,继续上山。(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