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3)

唐师(3)
作者: 离人望左岸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唐师(3)
ISBN: 9787550289734

作者简介

离人望左岸,历史爱好者,著有《一剑斩天龙》《醉卧江山》等多部长篇历史小说。

内容简介

一贺寿风波 贞观二十年六月中旬。 去年的今日,唐军攻破了盖牟城,在高句丽的大 地上四处征伐,尽显大唐国威。 然而大唐刚刚撤军不久,泉盖苏文就卷土重来, 他变得更加傲慢,将唐军主动撤军,宣扬成他自己的 军功,更对外宣称射瞎了大唐皇帝的一只眼,对盖州 、辽州和岩州三处旧地多有骚扰侵略,并且不断攻打 新罗。 圣上收到情报自是勃然大怒,遣使责令泉盖苏文 不得窥探边境,然而泉盖苏文却并不优待唐使,反而 变本加厉,对辽东都督府更加不敬,高仁武屡次组织 兵马对抗,苦不堪言,陛下遂上朝与群臣议论再征高 句丽之事。 褚遂良等一干文臣对上一次征辽本就极力反对, 如今刚刚结束,国力空虚,还未得到足够的休养生息 ,若再度出击,说不得要引起民怨。 李世民自知身子越来越弱,高句丽永远是他的一 块心病,若不能征服高句丽,他担忧生性懦弱的李治 继位之后,会面临内忧外患,大唐盛世会因此走向衰 落,这也正是他将徐真培植起来的原因之一。 虽然文臣治理国家有一套,但出身军伍的李世民 心里很清楚,若无法掌控国家的军队,单靠文治是无 法坐稳宝座的。 徐真是知恩图报之人,从一个小小的武侯一步登 天,圣上对他的恩泽已然重如山岳,纵使他和李治私 底下有些过节,碍于圣上厚恩,也必定拼死以报。 文武百官都不同意再次攻伐高句丽,李世民心中 多有不悦,又不得不听取群臣谏言,暂时搁置了对高 句丽用兵的议论。 消息传到高句丽,泉盖苏文开始有些担心起来, 毕竟贞观十九年的征伐,对高句丽而言,绝对是一场 灾难。如今土地无人耕作,大片领土被唐军占据,若 唐国再度征伐,他也没有把握能够撑得住。 于是泉盖苏文遣使人唐,给大唐皇帝陛下献上了 高句丽美人,圣上听从了群臣的谏言,将美人送回高 句丽,并赐弓服于泉盖苏文,以示安抚。 这泉盖苏文见大唐皇帝非但没有收美人,反而赐 了弓服,以为大唐不敢再攻打高句丽,变得更加傲慢 ,没有遣使谢恩也就罢了,居然派兵攻打岩州,将岩 州都督孙代音赶下台,占据了岩州,复名白岩城。 圣上勃然大怒,下诏不再接受高句丽的朝贡,将 征伐高句丽的议题重新提了上来。 徐真晋升柱国之后,四处征伐,平定了北荒,如 今冠军大将军的名头可谓名副其实。从初次上朝只能 缩在殿门,到如今上朝议事坐在了英国公李勣的身边 ,除了长孙无忌之流,又有何人敢再轻视他徐真? 见朝臣们再次反对自己的计划,李世民只能将目 光投向了李勋,然而这一次,李勣也没有站在他这边 。 李世民愤然而立,怒斥道:“尔等乃国之栋梁, 奈何如此不堪用?莫不成偌大个朝堂,就无一人体谅 朕之良苦用心?” 圣上发怒,朝堂顿时死寂,人人不敢抬头,李世 民是越看越生气,正要散朝,却见一人出列奏报。 慕容寒竹被提拔为左庶子,正野心勃勃,得了长 孙无忌的目色授意,慌忙出列奏道:“圣上明察。高 句丽傍山为城,一时难以攻克,往年大军征伐,唐境 之民误了时候,不能耕作;所克之城,虽尽没其粮, 然人不敷出,再遇旱灾,百姓已出现缺粮的迹象。若 仓促出征,怕是国力不济,不若待得来年,再议征伐 ……”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倒抽一口凉气,如今圣上正 在气头,新近又平定了北荒诸部,慕容寒竹却说出这 等话来,不触犯龙颜才怪。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圣上 并未发怒,只是摆了摆手,让慕容寒竹退下,眼中毫 不掩饰对慕容寒竹的欣赏。 徐真心头警惕,这慕容寒竹居心叵测,又与长孙 无忌沆瀣一气,若让他得了势,今后还如何压制得了 。 念及此处,徐真同样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启 奏。” 正抚额轻叹的李世民见徐真出列,脸色稍霁道: “徐卿有何要说?” 徐真沉吟片刻,好整以暇道:“臣以为征辽之事 ,并非像诸位同僚所想的那般艰难,招募大军劳师动 众固然不妥,但除此之外,就真的别无他法了吗?” 朝堂顿时哗然,虽然徐真风头正劲,但此言也太 张狂了些。 李世民却充耳不闻,身子稍稍前倾,用期盼的目 光催促着徐真。 徐真也不摆姿态,继续分析道:“高句丽本属穷 苦之地,物资匮乏,民生艰苦,泉盖苏文又把持朝政 ,穷兵黩武,民众自是苦不堪言,不得民心甚矣。如 今经过我大唐征伐扫荡,更是雪上加霜,只能故作傲 慢张狂,实乃色厉内荏。 “我大唐完全不必劳师动众去征讨,只需多派偏 师深入,轮番侵扰其疆域,高句丽军民必定疲于奔命 ,躲入城中避战,如此却延误了农时耕作,必能使其 千里萧条,人心离异,辽东之地,可不战而取之。 “若不怕竭泽而渔,我骚扰军完全可以趁机将沿 途的田地青苗全数烧毁,待得来年,高句丽必定缺衣 断粮,到时再挥师征伐,定能一战而定矣。” 徐真言毕,紧紧握拳,高昂起头颅,似乎已经看 到了来年高句丽民生潦倒、不堪一战的结局一般。然 而他偷偷扫视了一番,整个朝堂却鸦雀无声,似乎所 有人都被他的言论惊吓了一般。李勣猛然回过神来, 心头暗道:“妙哉。” 果不其然,李世民听了徐真的计策,顿时笑逐颜 开,哈哈大笑道:“徐卿果是我大唐人才。茂公(李 勋表字),徐真得汝之真传,乃我大唐之幸,今命你 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徐真副之,左武卫牛进达为青 丘道总管,右武侯李海岸为副,领水陆兵马一万五, 合营州都督府兵马,共人高句丽。” “诺。”李勣和徐真等人齐齐站起,欣然领命。 李世民的二度征辽之议被朝臣们反驳了数次,今 番终于得以解决,他的心头自然畅快,转入后宫之时 还传出哈哈笑声。P1-3